五代第一太祖爺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先南後北之爭
又選出二十幾篇文筆最為粗劣,字句不通順,邏輯難以自洽者,去除封名後也不公佈,交中書省和吏部留檔,對這批官員進行重點監管。
其餘中間者既不賞賜,也不問責。
這輪大考結果令人觸目驚心,京官平均素質比朱秀預想中的還要差。
十篇佳作里真正可堪上佳者其實只有兩三篇,其中又以右散騎常侍陶谷,和樞密承旨王朴二人文章為最。
其他的所謂上佳,也不過是文筆還算通暢,個別觀點能看出有自己深入思考的痕跡,僅此而已。
這次京官考評,優者不是太優,而劣者那是相當劣。
更有甚者,通篇都是東拼西湊的痕跡,看得出應該是提前背下,到了考場也不管題目,強硬默出。
那些背誦的篇目,有許多都是朝廷邸報或東京時報上的文章。
朱秀閱卷時哭笑不得,這番操作,有些像後世考生抄題目湊字數。
評卷到最後,王溥擦着冷汗,千叮萬囑告戒評審團官員,這次大考結果萬不可泄露,否則必定引起京城官僚不安。
王溥甚至私下裏對朱秀感喟,說是如果放在科舉完備的年代,這幾百個五品京官有九成都得淘汰。
可官吏銓選是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不可能一下子將整個官僚階層裁汰,只能借用科舉制度,一點點更新和提高整個官僚階層。
朱秀和王溥上午把優選文章送進宮,本想柴榮政務繁忙,怎麼地也得過一兩日才有結果。
沒想到中午回府吃個飯,剛準備小睡片刻,宮裏就來人傳話,說是柴榮急召他和王溥入宮相商。
莫得法,朱秀只能趕緊換上官服,趁着坐車進宮的工夫小憩一會。
慶壽殿內,王溥早到片刻,正在和柴榮匯報此次大考結果。
朱秀見禮後坐在一旁,看得出柴榮臉色不太好看,應該是知道了此次大考結果,心裏大為不滿。
「朱秀,你去過江南,又在江寧待過一段時間,對唐國官場有所了解,你來說說,相比較開封和江寧,官員素質差距幾何?」
】
柴榮沉聲道,「如實說,無需忌諱。」
朱秀沉吟道:「單從京官個人學識水平說,江寧那邊的官員,的確遠超開封!」
柴榮眉頭擰緊,臉色很難看。
王溥暗暗苦笑,朝朱秀打眼色,讓他別說的太實誠,給開封京官留幾分顏面。
否則觸怒陛下,萬一真的下旨處罰一批官員,惹得人心惶惶,只怕會生亂。
朱秀又笑道:「兩國官員在文化素質方面有所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江南承平數十年,科舉制度從未斷絕過。而大部分官員也是出自鄉紳士族階層,無溫飽之憂,無戰亂之苦,能潛心學問,一心科考。
中原之地戰亂多年,朝局不穩,科舉斷斷續續,有時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能做官,有餘財又走仕途的富戶大多帶上子弟南逃,留下的這些,除了讀書做學問,還得考慮溫飽和人身安全。
久而久之,痼疾自成。」
柴榮也知朱秀說的是實話,長長嘆口氣:「國家治理,任重道遠啊!」
王溥趁機道:「陛下,臣建議此次大考結果不對外公佈,只獎勵優選者,其餘皆不過問。
最劣的一批,已經交由中書省和吏部留檔,進行嚴格監管,逐步調離重要職位。」
朱秀也附和道:「臣也贊同王相公之言。此次大考畢竟涉及絕大部分五品以上京官,如果追究太過,難免人心不安。整頓吏治急不得,須得徐徐圖之。」
柴榮把那份最劣者「黑名單」扔給朱秀,搖搖頭道:「就照你們說的辦吧!把這份東西拿走,朕再也不想看見。」
朱秀訕笑着塞進袖袍里。
喝口香茶,柴榮道:「總歸有陶谷和王朴二人所寫文章,叫朕耳目一新,不至於太失望。朕已經命人傳二人入宮相見,一會便到。」
王溥笑道:「王朴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