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朝鮮王
賀今朝深知滿清內部的土地本就少,再加上許多莊園都是滿清貴族所擁有,旗丁分得的土地更是不多。
再加上大明只是開發了遼西等地,土地兼併在滿清政權內更加嚴重。
不過是被皇太極南征北戰給掩蓋了,待到多爾袞入關之後,那更是把這點土地兼併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換成他們站在廣大的中原各民族頭上作威作福,再各大城市建立滿城之類的。
皇太極還能仗着威望讓手底下的文臣武將主動「奉獻」,以此來減輕國庫的壓力。
但多爾袞當了攝政王,有多少人都在背后里不服氣,想要使絆子。
更何況阿巴泰十萬大軍幾乎被錘匪全殲,那些原來投降滿清的明臣,得知賀今朝覆滅大明,建立大夏帝國後,心裏更是起了別樣的心思。
錘匪磨刀霍霍,說句擁兵百萬也不為過。
擺在多爾袞面前的一個前所未有的強敵,以及棘手的內政處境。
偏偏賀今朝認為遼東新興起的清政權是自己完成統一大業的勁敵,絲毫沒有放鬆警惕。
賀今朝實行經濟封鎖,又要伺機斬斷他的雙臂,就等着他要做出何等應對來。
一個國家是否能夠克服內外挑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財政和軍事實力。
多爾袞縱然是想要勾結前明舊臣以及廣大地主士紳,但一點都不現實。
這群人全都遭受到了錘匪的鐵拳轟擊,實力被削的不成樣子。
他們其中倒是有大批人盼望着清政權能夠攻入關內,從而把他們從賀今朝的手裏解救出來。
賀今朝巴不得這群人再次掀起叛亂,從而名正言順的幹掉他們。
畢竟錘匪一般不殺俘。
可修了兩個多月的路,這群人硬生生忍着,誰都不肯當出頭鳥,都蠱惑別人第一個出頭。
大明王朝急劇衰弱,使得皇太極問鼎中原的野心大增。
可未曾想被阿巴泰給葬送了,也未曾想到錘匪的軍事實力強悍到了這個地步。
以至於沒給他施展拳腳的機會,直接猝死了,留下一個內外交困的爛攤子。
短時間也無法被多爾袞凝聚成一團有力的政權。
地緣政治事關一個國家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國力和地位,以及這種地位對於國內政治的影響。
國家間關係在不同的國家體系中,表現出來的形式也不一樣。
其中一種便是存在於東亞地區,中國是其中唯一的主導力量。
中國的王朝滿足於與其附屬國禮儀性的交往。
具體形式是由屬國定期向中國的朝廷進貢,而朝廷則給予其屬國的政權以相應的互惠支持。
屬國對中國的臣服完全是自願的,是基於對中國文化和政治影響力的認可。
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帝國一般會將其殖民地置於其軍事控制之下,並要求繳納大量的貢品。
而中原此前的其他朝代僅僅只是通過各種儀式和慶典,對屬國維持名義上的統治。
這種禮儀性的交往並未給朝廷帶來多少物質利益,因為屬國的貢品價值通常不及朝廷回贈的禮品。
東亞的朝貢體系只是禮儀性的。
只是朝廷確認其統治地位,以及屬國換取認可和保護的一種互利性需求而已。
大明的屬國已經沒有了。
作為人質的朝鮮世子李得到了多爾袞的示意,返回國內進行省親。
上一次還是在兩年前。
李雖在天啟五年就被立為世子,但是因為明與後金在遼東的戰事,導致道路難行。
他直到崇禎七年,才被一個太監作為使者代表,大明正式冊封他為昭顯世子。
在崇禎九年,丙子胡亂之前,李一直都是按照給大明當狗的道路走的。
甚至在皇太極勢如破竹,攻陷朝鮮首都漢城,他跟着他爹跑到漢山城也一直都是主戰派,相信大明會來救援他們的。
就如同萬曆時期,朝鮮遭到日本襲擊,天朝派出數萬人馬來一樣。
可是隨着局面日益惡化,朝鮮王李淏只能親自出城投降,簽訂了盟下之約,又被迫派遣世子以及另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