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那年我在大別山編筐
在皇太極看來,這些大明的反賊確實是大清潛在的盟友。
可通過與錘匪賀今朝的交戰,讓他覺得將來錘匪還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光憑藉四十門紅衣大炮對明軍能佔據優勢,但是在火炮對賀今朝佔據優勢這種事,皇太極認為己方是佔劣的。
「大明皇帝朱由檢自顧不暇,此番我大清一旦大量斬殺俘虜援遼明軍,大明定然無力回天。
我大清皇上乘運奮興,諸王貝勒同心協助,定鼎之機,在此一舉,時不容緩,機不可失!」
石延柱在政治以及軍事上都有獨到的才能,深受皇太極重視。
他說的話,雖然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但精闢的分析了雙方所處的形勢,並且針對性的提出了破敵制勝的戰略和戰術。
同時把這場戰事與大清前途命運都聯繫在一塊,更是讓皇太極覺得石延柱頭腦清醒。
但皇太極是何許人物也?
他向來喜歡獨自思考,認為時機未到。
於是按住石延柱的奏疏不拿出來議論,而是低調的繼續向錦州方面增派援軍。
同時皇太極下令朝鮮派遣總兵一員、副將四員、游擊二員、守備十員、兵九百七十名往錦州「更戍」。
在沉陽他又命額駙英額爾岱、宗室拜尹圖,率每牛錄兵十名增援。
皇太極指示圍錦的將領:「敵人若來侵犯,爾等可相機擊之,不來切勿輕動,各當固守汛地。」
洪承疇麾下的這些人馬可是大明最後的「精銳」,除了原有的關寧軍之外,多是宣大、陝西、榆林、甘肅、寧夏、薊鎮的老邊軍了。
大明朝廷今後再想要淘換這種士卒,幾無可能。
這些士卒久處塞外,能吃苦,又同清軍、蒙古軍、流寇長期作戰,富有經驗,只要錢給夠了,也特別能戰鬥。
大明的決策者們不惜把重兵交到洪承疇手中,都集中到這裏來,就是想要保住寧錦防線,以及山海關。
這條防線是大明的生命線,直接關係到大明江山的安危。
這一點,皇太極以及他麾下的謀臣們也是一樣的看法,他們也把在錦州的勝負看成是決定大清命運的頭等大事。
一年來,大明做出種種努力,企圖打破清軍對錦州的包圍,也曾寄希望於祖大壽兄弟與援軍配合,突破清軍的圍困。
但是,清軍源源不斷的增兵,實行掘壕久困之計,使得錦州聲援斷絕,大明援軍被阻斷於松、杏山之間,遲遲不能接近錦州。
雙方陷入僵持階段,決戰一觸即發。
南陽。
城外出現大批大批的闖王人馬。
南陽知縣姚運熙整個人都有些發抖。
不是據通報,闖王大隊人馬全都湧入湖廣了,靖遼侯以及左良玉回去救援督師楊嗣昌。
可闖王的旗號怎麼在這呢?
現在他唯一能仰仗的就是勐如虎了。
可勐如虎在四川作戰時,他親兒子都戰死了。
軍旗、軍符全都丟棄,帶着親兵勐沖才得以逃回重慶,與楊嗣昌回合,手下還能剩下幾個精銳老兵?
尤其是因為親兒子死在他眼前,卻不能救,連屍體都沒法帶走。
積鬱之下,他背上生了疽瘡,不能打仗,就領兵退駐承天。
(大明嘉靖皇帝入繼大統之前的舊邸在這裏,他的父親興獻王(後追尊為帝)的陵寢也在這裏,需要官軍駐兵保護,以防出現鳳陽祖陵被挖的事情。)
結果遇到了張獻忠來打南陽,被吳國俊等人打的打敗後,勐如虎才奉命移駐南陽,他沒有跟着大軍一起回湖廣救援楊督師。
勐如虎就是退居二線,養病來的。
未曾想李自成打垮了傅宗龍後,派一部分人羊裝主力,吸引官軍的視線前往湖廣,主力卻來圍困南陽。
分守參議艾毓初扶着城牆垛口,看着臉色極為難看的勐如虎:「總兵可有退敵之策?」
勐如虎沉默許久,最終吐出四個字:「唯死守爾!」
艾毓初臉色蒼白。
當初他因唐王朱聿鍵對地方官不滿,多有衝突,被唐王給告到皇帝那裏,說他們不尊重宗室,被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