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包圍武昌
賀今朝也不在襄陽多待,留下一些人帶着新投奔的本地人維護當地治安,與徐以顯會和之後便直撲武昌城。
襄陽城百姓以為錘匪大部隊走了,沒成想又來了一波大部隊,越發的歡喜起來。
這樣就意味着錘匪能持續給他們撐腰。
那些曾經的地主士紳想要背地裏搞事,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幾個腦袋。
賀今朝離開襄陽是終於遇到敢於據城而守敢於抵抗錘匪的人馬。
「徐軍師,瞧瞧。」賀今朝把高一功發來的戰報遞給他:
「武昌城官員都逃跑了,反倒剩下一些士紳糾集人馬在堅守。」
「大多都是士紳的上層才有此手段散財招徠人守衛,以及驅趕他們家中幾百奴僕,湊湊就夠在城牆上站着唬人了。」
徐以顯也是出身士紳,不過是下層罷了。
士紳包括兩個等級層次。
一是青衿,即一些生員,俗稱秀才,為士紳的下層;
二是縉紳,為一些有了舉人、進士功名以後出仕的官僚,或者那些致仕回鄉的鄉紳,是士紳的上層。
大明世俗流行的觀念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車馬多如簇。
於是他們不得不把前半生的精力全都耗費在科舉上。
等到登科入仕之後,八股文就會被束之高閣。
如何做事?
如何從政?
諸如國家的、民族的、社會的問題都一概置之不理,他們用全部精神來謀求物質與精神的享受。
屬實是老子奮鬥了大半輩子才考上了功名,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大體說來,明代士紳大多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一味刻意謀求生活上的舒適,培養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
「其精神日趨於求田問合、撞鐘舞女之樂。」徐以顯摸着鬍鬚笑道:
「秦王有所不知,這群士紳極好繁華,好精舍,好養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甚至還要寫在自己的墓志銘上。」
對於這種紈絝子弟的生活,賀今朝兩輩子都沒接觸過,此時聽的也是連連點頭:
「真他媽的會玩!」
徐以顯也露出羨慕之色,這種生活他也一樣沒過過。
誰能有這種資本吶?
「而我不過是鄉下一個窮酸學究。」徐以顯望着江水回味道:「我們是真窮,但那些有錢士紳則是喜歡「言窮」,甚至於哭窮。」
大明生員貧困者極多,已經是晚明的趨勢。
由於廩生數遠遠少於增廣、附學生。
廩生有限額。
府學四十名,縣學二十名,而附學動輒數百。
能夠得到官府下發錢糧的,十之一二。
大部分生員吃不飽飯,暮雨青燈,卻不得朝廷升合之養,故多貧困。
二是明末徭役加重,賦稅大增,逋賦日積,久無以償,再加之困於雜役,難免越發貧窘。
三是受學校教官盤剝,教官對待生員,只問束脩、金銀、贄敬多寡,不管生員家境貧富。
更有一些教官,或假借造冊公費,或假借迎送郡縣的名頭,科斂貧生媚人肥己,更導致生員的貧困化。
所以在崇禎很貼心的把官府養他們的唯一好處給撤銷了,如同裁撤驛站一般的手段。
直接導致大批讀書人也開始加入反賊陣營,充當軍師,且多受重用。
當不了黃巢,當黃巢的搭檔,也是極好的。
總之大明你不給我保留最後一絲體面,那這塊遮羞布不要也罷。
好死不如賴活着。
徐以顯便是這樣加入張獻忠隊伍的,輾轉又為賀今朝效力。
以如今的情況而言,多是底層百姓聯合起來,反抗上層特權階級。
因為不管如何大災都不影響這些人大吃大喝,狎妓聽曲。
大批文人簇擁着「金陵十二釵」、「秦淮四美人」、「秦淮八艷」等,而且還專門出詩集為妓女們排名。
至於秦淮河外面百姓吃不吃得飽,造不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