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經濟戰
李自成只有搶掠官紳藩王這麼一條路走。
他縱然想要與賀今朝進行貿易,大頭的鹽鐵根本就沒有法子賣出去,無法獲利。
或者說他控制的地方糧價都不穩定。
河南的糧價賣的不比京師便宜,山東的糧價在二兩左右,曲阜的糧價則是平均在三兩。
而賀今朝控制的南直隸地區糧價也在一兩上下浮動。
清廷糧食的價格也在一路攀升。
除了要供應前方戰事所需,還被大明的「僱傭兵」在後方攪起奴變,四處殺人放火,許多田地都被焚毀,糧價自是節節高。
明代中後期正常年景的糧價一般穩定在米麥每石價銀五六錢至八錢之間,即每石銅錢五至八百文。
南方的稻穀與北方的高粱、穀子等則只相當米麥價格的一半。
長期的混亂,農業、手工業生產都遭到了嚴重破壞,糧食供求過於緊張,糧價長久的高居不下。
民以食為天,糧食價格的穩定,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有利於各方勢力下社會秩序的穩定。
李自成可以控制部下平買平賣,但他控制不了市場。
尤其是平買平賣的政策外,真正到了下面士卒執行的時候,能有幾個人不願意少花錢多拿點貨物?
山東經過清軍肆虐後,朝廷依舊要加派,許多農民都整甲整里的逃亡。
耕地大面積拋荒,由於農民軍到達的地方,明宗室、官紳大批地被消滅或者竄往他鄉,出現了大量無主之田。
李自成利用免徵三年的口號,給他們劃分土地,就是希望能夠快速的讓農民進行生產。
政策這塊,他是不準備動的。
但是孔家那塊,他也是不想動的,治理天下還需要他們幫忙。
許多讀書人投奔李自成的緣故,也是有賀今朝存在。
他根本就不屑籠絡這些讀書人,甚至有功名算個屁啊?
李自成不僅籠絡這些讀書人,還要開科舉考試給他們功名,讓他們為自己效力。
若自己動了孔家,這些前來輔左他的讀書人,難免會離心離德。
賀今朝有些方面的政策,李自成是完全相反的操作,或者就是想要在這一方面爭取不被賀今朝籠絡的團體,用來幫助他爭雄。
但雙方在打擊地主豪強這方面是出奇的一致。
這些人通過大明朝廷吃的盆滿缽滿,到了大明末期,自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大元帥。」宋獻策眯着眼睛說道:「我有一策。」
「嗯,你說。」糾結的李自成連忙詢問。
「我們先湊錢從賀今朝那裏買來一些綢緞棉布棉花,發賣給麾下士卒的家卷,他們就會自己做新衣服穿,這樣他們也高興,家卷也高興。
得了銀子之後,我們再從賀今朝那購買第二批,再給麾下士卒製作冬衣發給他們。
如此既解決了用錢問題,也用不着去找孔家的麻煩,讀書人依舊能緊緊依附大元帥。」
宋獻策的意思也比較簡單。
如今李自成麾下這些士卒都比較有錢,莫不如讓他們的錢花一花。
這樣士卒以及家卷都有冬衣穿。
闖王給士卒提供冬衣是十分合理的,但是家卷嘛,行軍的時候把她們護在中間,提供過冬的冬衣,那就不怎麼合理了。
縱然是賀今朝也只是供養士卒,沒有供養他們的家卷,除非這個士卒戰死了,他的遺霜們需要得到照顧。
臨清綢緞店三十二家已經關了三十家,以及七十三家布店,關閉了六十六家,雜貨鋪六十五家,關閉了四十一家,遼左布商無一至此。
「好計策。」
李岩連連贊了一句,大元帥把軍餉發的足足的,麾下士卒的腰包里鼓鼓囊囊。
眾人也連連讚嘆宋軍師的腦瓜子就是好使。
只有丞相牛金星附和着乾笑幾聲,心中十分的不痛快。
無論是李岩還是宋獻策這兩個人都太跳脫了。
不夠尊重他,懂不懂大元帥麾下唯一丞相的含金量啊!
南京城內,賀今朝剛剛接到吳國俊送來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