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崇禎總跟長不大似的
隨着皇太極突然暴斃,滿清內部爭權奪利到十多天後穩定下來。
眾人才有時間心平氣和的討論與洪承疇合作的事情。
至於六歲的福臨十分不耐煩的坐在皇帝的位置上,那個鹿角寶座上的幼童,聽着眾人說不懂的話,但他依舊在努力的聽着。
下面最為咬牙切齒的便是肅親王豪格,本來他想着學中原那三請三讓。
結果把福臨這個小崽子給推上了皇位,濟爾哈朗與多爾袞二人把持大政,他豪格什麼都沒撈着。
而且濟爾哈朗雖然暗中支持豪格,但依舊是把朝政大權交給多爾袞處理,他這個第一攝政之人,根本就是個擺設。
在多爾袞的推行下,決定同洪承疇進行合作,待到賀今朝覆滅大明,他們大清可以聯合大明的一些殘存勢力,一同對付錘匪。
待到洪承疇率軍出關進入盛京後,他投降大清,那還不是板上釘釘之事。
總之,是先把洪承疇這個大明***拉到大清的戰船上,最為妥當。
范文程提議莫不如讓洪承疇以大明太傅的名義,獻出山海關。
如此大清發兵佔據山海關,以此來威脅錘匪。
同時可以對外宣揚大明皇帝聯合大清皇帝共同對付大明反賊錘匪,爭取士紳們的投效之心。
「攝政王,大明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錘匪爭也!」
「你是說我們還要立即出兵?」
多爾袞心中也有些犯滴咕。
畢竟內部的動亂剛剛得以平息,這個時候上戰場,恐難得到有效的統一指揮。
【鑑於大環境如此,
「是,至少要佔據山海關,才能避免我軍處於被動防守的劣勢當中。」
剛剛被廢除奴才身份,提拔的寧完我開口道:
「順民心,招百姓,我大清不如錘匪。
戰必勝,攻必取,我大清依舊不如錘匪。」
這話說完之後,幾個王爺都已經面露惱色。
寧完我這個奴才,他真該死啊!
「恰逢大將軍阿巴泰陣沒於山東境內,十萬將士極少數人能夠安全回來。
這件事對我大清是極大的打擊,目前而言,新皇即位,絕不能匆匆輕起刀兵!」
多爾袞聽着兩個謀士的談論,開口道:
「我大清先同洪承疇合作,中原的事情他比較清楚,聽聽他的意見。」
代善等人皆是沒有異議,豪格想要說什麼反對的話。
但最終只能憤憤不平的閉上嘴,他也說不出什麼有效的見解來。
總之,豪格現在整個人都是一副待爆的火藥桶似的。
夏舒帶着使命從盛京離開,快馬加鞭趕往回到大明的境內。
周延儒在通州城內,每天忙於和幕僚、隨從、統兵將帥飲酒作樂。
勤王四總兵劉澤清、唐通、周遇吉、黃得功輪流在幕帳內大擺延席,宴請周延儒及隨征四臣,隨征四臣方士亮、蔣拱辰、尹民興、劉嘉績又回請四總兵「陪酌」周延儒,大家都置戰事於不顧。
每天午後,督師衙門為了應付門面,開門辦公,收受公文,然後早晚兩次向宮中飛報「大捷」。
周延儒自請督師只不過是要弄的政治手腕而已,為了慰藉皇上,不斷謊報軍情,詭稱連戰皆捷。
唐通對於拉攏腐化這些將領根本就用不着出力,因為他們自己就自動腐化了。
哪像左良玉一樣,屬實是自己行為端正,選擇積極腐化下屬。
就算屬下
打了敗仗,他一點也不會責怪,而且充分尊重下屬的意見。
這也是眾人都願意跟着左良玉從北跑到南,到了廣西那些山區,也不願意投降錘匪。
反觀此時周延儒給崇禎的報捷全是假的!
當然有了周遇吉的血戰一番,周延儒總算是有了真正的軍功,派人送往京師,加大崇禎的信任。
等到周延儒得知清軍北錘匪給***了大部,連阿巴泰都戰死。
他一下子就激動了,立馬派人把這個消息給送進京師里,順便把幾個總兵連待他的名字都寫在戰功的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