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生死繞 烏桓之戰定北方
更新:04-23 14:55 作者:巴巴忌酒 分類:科幻小說
測試廣告1;;;;羅貫中在其所著的《三國演義》中,以濃重的筆墨,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作了詳盡的描述。筆神閣 m.bishenge.com描述的焦點,就是以少勝多。
;;;說到以少勝多,其實尚有一場戰役,值得大書特書。但奇怪的是,羅貫中卻對這場關乎曹操生死成敗的戰役,僅以數筆帶過:曹操遠征烏桓,戰於柳城,烏桓敗績,斬殺蹋頓及名王以下,柳城降者達二十餘萬口。
;;;羅貫中介紹這場戰役惜字如金,可以理解,因為如果將三國時期的每場戰役都予詳述的話,也許《三國演義》一書厚度,十倍於現在所見的版本還不夠。尤為可怕的是,這種記流水帳般的寫作方式,還能吸引讀者嗎?
;;;但這場史稱"烏桓之戰"戰役的重要性,實在有必要讓愛好三國歷史的朋友曉知,基於這個原因,今天我將這一戰役前後的時間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等作一敘述,以饗讀者。
;;;公元204年,曹操攻下袁紹老巢鄴城,承接袁紹遺權的三子袁尚偕其二哥袁熙,帶着殘兵敗將投奔時下河北東部、遼寧一帶的烏桓,以圖東山再起。
;;;"烏桓"兩字,其實是句蒙語,類似漢語中的"長子",但這個"長子",又非漢族中對第一個兒子的簡稱。史載,烏桓族曾經是蒙古高原的匈奴族,後與弱小民族通婚,漸成"東胡"部落。因此"烏桓"在民族相雜的社會中,帶有強大的意思。
;;;不過「烏桓「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這便是烏桓這個部落,因為居住在烏桓山一帶,因地成名。烏桓山也就是時下內蒙古赤峰的赤山。當年烏桓人的生活很有特點,比如某人死後,要燒掉其所有的衣物,還要殺一隻狗同葬,寓意"使護死者神靈歸乎赤山"。
;;;對於投奔烏桓的袁尚、袁熙,當時曹營中有不少人認為:"兩袁已是秋後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但曹操的謀士郭嘉,卻對兩袁的存在,表示擔憂。郭嘉認為,袁紹在世時,仗着軍事、經濟實力雄厚,與烏桓族的上層,建立了友誼,民間往來也是相對融洽,因此為兩袁預備了休養生息的土壤,天長日久,極有可能坐大。而一旦坐大,兩袁就會揮兵南下,再戰曹操。因此上策就是在其羽翼尚未修復之時,解決後患。
;;;曹操採納了這一建議。為了方便運輸糧食、箭矢之類的大量軍需,公元206年初,曹操在時下天津市南北方向,開始動工挖鑿兩條溝渠。蒞年夏,兩渠成。曹操即率大軍東攻烏桓。遺憾的是,這年夏季多雨,雨水導致道路阻塞,加上烏桓軍隊扼守要道,曹軍行進速度極慢。好在當地有個名叫田疇的名士,給曹操出了一個抄走偏僻小道、以攻烏桓不備的主意,曹操納之。為麻痹烏桓,曹軍到處散佈雨大路濘、暫予撤軍、改為秋冬再攻之類的消息。烏桓方信以為真,戒備因此鬆弛。
;;;曹操挑選精粹,組成輕騎突襲部隊,在嚮導田疇的引領下,疾行於崇山峻岭中,而曹軍重兵則在數百里之外,隱蔽跟進。
;;;曹軍突現烏桓腹地白狼山。烏桓方經過短暫驚詫,迅速集結軍隊,數量幾倍於曹軍。面對黑壓壓望不到頭的烏桓軍隊,疲憊的曹軍將士,恐懼中希望等待後續部隊到後,形成合力,再予決戰。曹操因此猶豫不決。
;;;就在這時,張遼站了出來,他力排眾議,極力勸說曹操,必須趁着烏桓軍隊陣勢尚末整齊之際,即予衝擊。曹操十分欣賞張遼的雄壯鬥志,立馬採納。《魏史》載:"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翻譯成時下白話文,就是"曹操鼓勵了這一做法,並將自己所持之麾,授予張遼。"
;;;所謂"麾",類似時下戰旗。《淮南子主術訓》中有"軍之持麾者,妄指則亂矣"一語。"持麾"的作用關鍵在於"指",即指向哪裏,就沖哪裏。《魏武軍令》說得更是具體:"麾前則前,麾後則後,麾左則左,麾右則右。不聞令而擅前後左右者斬。"也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