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生死繞 字讀一半大都錯
更新:06-26 00:28 作者:巴巴忌酒 分類:科幻小說
測試廣告1 上世紀七十年初期,農村師資力量十分缺乏,為讓貧下中農的子弟能夠"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更主要的是政府為了節省財政開支,代課教師應運而生。筆神閣 m.bishenge.com代課教師多為當地有點名氣之人,比如給廣播站投過稿,比如在大會上講過話,比如給村民寫過春聯等。有個整天將一支鋼筆和鉛筆,插在上衣兜中,談天說地不用打草稿的鄭姓男子,就這樣被推薦為教我們語文的代課教師。
這個鄭姓代課老師,是個好人。好就好在他對我們這些經常橫揩鼻涕的農民子弟,很是和藹。但這種和藹,帶有欺騙性。我們後來發現,鄭老師教給我們的一些字,與別人的發音不一樣,比如"別墅",我們讀的是"別野",比如"荊棘",我們讀的是"京刺"。我們就將這種情況轉告鄭老師,鄭老師一邊嘀咕"字讀一半不會錯啊",一邊叫我們"知錯即改"。
因於"字讀一半不會錯",即便是現在,我在快速遊覽有關文章,特別是古文,遇到生僻冷門之字時,就會按照鄭老師的"教條"一念而過。前段時間,發生教課書插圖事件,有些人不以為然,認為無須小題大作。但我覺得,小學屬於基礎教育,絕對不能忽視它的重要性,如果予以放縱,輕則害一時,重則害未來。
說了那麼多,旨在引出本文。今天我想講的內容,就是三國時期一些文臣武將的名字,基於這些名字容易讀錯,時至今日,仍有人以"不知有錯"的態度,在公眾場合侃侃而談三國故事。現將最能讓人誤讀的幾個三國時期人名譯解如下。
先講荀彧。荀彧是曹操的謀士,不是一般的謀士,而是曹操帳下最為盛名的首席謀士,曹操譽其有"王佐之才"。荀彧的人生結局有點淒涼,他最終死在曹操暗示之中。原因在於,荀彧反對曹操自稱魏公及企圖代漢之舉。
荀彧這個名字,好多人將其念作"苟或"、"旬貨",原因在於"荀"字與"苛且偷生"中的"苟"字相近,而"彧"字只比"或"字多了兩撇,實際上荀彧的正確發音,應為"尋玉"。
次講闞澤。為防再次誤導讀者,先把闞澤的正確發音提前公佈,這就是"看則",許多人將闞澤發音為"敢則",顯然為錯。
闞澤曾官至吳國的中書令一職,他所著文章的文采,能與"漢賦四大家"之一的揚雄媲美。因於文采飛揚,闞澤還當過吳國太子的少傅。據稱,闞澤對圓周率頗有研究,後來成名的祖沖之,就是在闞澤研究的圓周率的成果上,得出了那個"山顛一寺一壺酒"的精確結果。
再講逢紀。逢紀早年事奉冀州牧韓馥,後見袁紹勢頭良好,說服韓馥將冀州禮送袁紹。袁紹感念於他的這一功勞,視其為股肱式的謀臣。不過這個逢紀,最終因為捲入袁紹長子袁譚與幼子袁尚的奪權爭鬥中,被袁譚斬殺。
有關逢紀的名字讀音,相信大多數人必定讀作"縫濟"。但事實情況是,這個"逢"字,古時通"逄",逄字發音為龐大的"龐",所以逢紀之名,理應讀作"龐濟",而不是"縫濟"。
四講步騭。步騭是個文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對他的認同度較低。作為東吳的謀士之一,步騭在諸葛亮舌戰群儒時,有過急不可耐的表現。不料一上場,就被諸葛亮罩成悶葫蘆一個,丟了顏面。孫權後來遣派他去交州擔任刺史一職,但性情懦弱的他,在交州實權人物士燮面前,毫無作為。孫權失望之餘,改派性格剛強的馬岱前往交州,將步騭調回朝中。不想這個步騭,外戰外行,內戰亂行,因參於孫和、孫霸太子之爭,結局不是太好。
步騭這個名字,難度在"騭"字。不少人將其讀作"鷺"音,因為自然界有種鳥兒,名叫"鷺鷥","鷺鷥"發音"路絲"是對的,但將"騭"字發音"路"或"步"則是錯的,正確的發音是"制",故步騭應該喚作"步制"。如果你對這一叫法仍記不住的話,教你一個簡易辦法,記住"步子"就不會念錯了。
五講蒯越。相信一見到這個名字,十有八九的人會讀"棚越"。在三國歷史上,蒯越其人與他的名字一樣,存在感不是很高。蒯越系荊州牧劉表的部下,因於劉表初到荊州時,他在劉表平定荊州一帶山賊時出過不少力,而被劉表當作心腹使用。影響最大的一次,當屬他給蔡瑁出了個"弄死劉備"的主意,好在劉備藉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