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生死繞 張遼為何不打蜀
更新:10-12 05:26 作者:巴巴忌酒 分類:科幻小說
測試廣告1 公元200年,關羽聞知劉備下落,在向曹操告辭無果的情況下,實施千里走單騎之舉。筆神閣 bishenge.com不想一路走去,屢遭沿途城池關隘守將刁難,期間還險遭暗算。為了達到儘快與大哥團聚的目的,關羽開了殺戒,這就是三國歷史上有名的"過五關斬六將"橋段。
曹操聞此關羽"殺紅了眼",心想關羽去意已決,也就不敢再讓關羽濫開殺戒了,於是帶着張遼等親信,即刻趕到黃河渡口,禮送關羽。
其實關羽當初願意暫棲曹營的推手,乃是張遼。如果不是張遼在曹操與關羽之間的開導,也許不肯褻瀆兄弟情誼的關羽,會在那個被曹軍圍得水泄不通的小山頭上,演繹一幕殺身成仁的壯舉。如果關羽真地這麼做了的話,不僅沒有之後許多有關他的精彩故事,而且還有可能改變三國歷史的走向。僅舉一例:假如關羽在鎮守華容道時,盡職履責,滅了曹操小命,那麼三國歷史,鐵定就不是我們現在所樂道的這個三國了。
曹操能夠安然通過華容道,得謝張遼。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曾對曹操潰敗逃奔的情節,作過十分細緻的描寫,其中曹操的三次仰天大笑,精彩非常。當曹操面對華容道,再次自以為是地演繹"假如就"時,跟隨於他的眾將如張遼、許褚、徐晃等,無不駭然而問:"我們累得只想哭,丞相為什麼又大笑了?"
曹操說:"大家都說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我看到底是無能之輩。如果在這裏埋伏下一支軍隊,我們就只好束手待擒了。哈哈!哈哈!"還沒等曹操把話說完,忽然一聲炮響,五百個校刀手兩邊擺開,為首的大將關羽,手提青龍刀,跨下赤兔兔馬,攔住去路。曹軍見關羽,喪魂落魄,面面機覷。
這次曹操下了決心,號召手下諸將:"都到這個地步了,只能決一死戰了。"
羅貫中在其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將勸導曹操"借用情誼感化關羽予其一條生路"的情節,放在程顯身上。愚以為,這一點,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編劇或導演,乃屬高手。他們將開導之功,放在張遼身上一一這是符合人物性格發展邏輯的。張遼勸導曹操:"丞相,雲長一向恩怨分明,丞相過去有恩於他,今日屈尊求他,一定可以避過此次大難。"
關羽果然拉不下臉面,他最終放了曹操。這就是被文藝界一直當作絕佳創作素材的"捉放曹"情節。
張遼在赤壁之戰中,好像沒有輝煌之處,但他在長坂之戰、合肥之戰中,卻表現突出。尤其是合肥之戰中的逍遙津一戰中,張遼以區區八百之兵,追打孫權十萬人馬,甚至差點俘虜孫權,弄得東吳小孩啼哭,竟然有父母以"張遼來了"恫嚇制止,這就是"張遼止啼"成語的由來。史載,後來孫權聞知張遼身患重病的消息,仍心有餘悸地告誡屬下:"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不過即使張遼有着如此實力,他在事奉曹操後,卻沒有與蜀漢正面對陣過。這並非是因為張遼心虛怯懦於蜀漢,而是因為他沒有機會,造成這個原因的幕後推手,乃係曹操。因為曹操忌諱重情重誼的張遼,可能會在與劉備、關羽等近距離接觸過程中產生感情,以至"壞了大事"。
那麼曹操為何要這麼做呢?原因在於劉備、關羽救過張遼一命。話說張遼在沒有投靠曹操之前,一直跟着呂布。當呂布集團敗於曹操時,被俘的呂布不無窩囊地向曹操求饒,而張遼卻一身凜然地表示:"死則死耳,有何懼哉?"
《三國志》有載,張遼表明態度後,即罵曹操為國賊,痛恨自己當初在濮陽城之戰中,沒用大火燒死曹操。大家知道,曹操其人,雖然對人才十分看重,但這種看重,是在對方尊重他的前提下。面對張遼如此羞辱自己,曹操怒火中燒,"拔劍直奔張遼殺來"。
站在一旁的劉備急忙拉住曹操,勸道:"此等赤膽之人,正當留用是也。"曹操余怒未息,還想殺了張遼。劉備繼續勸請曹操高抬貴手。劉備的舉動,感染了關羽,關羽放下孤傲秉性,下跪求道:"關某素知文遠乃忠義之士,願以自己性命擔保。"面對劉備、關羽此般所為,曹操沒了辦法,他一邊將劍棄於地上,一邊解釋說自己只與文遠開個玩笑而已。
張遼確如關羽所言,是個忠義之士。投身曹營後,他便死心塌地跟隨曹操,期間創立的功勳,不勝枚舉。而張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