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與不孝生死繞 孫策脈系無從覓
更新:05-18 02:30 作者:巴巴忌酒 分類:科幻小說
測試廣告1 三國後期的東吳上虞,亦即時下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出過一樁既令人唏噓不已、又令人噤若寒憚、更令人細思極恐的事,這就是一個名叫孫奉的人,被時為吳末帝的孫皓下令處死。美國小說網 https://www.gogogous.com/需要特別點明的是,孫奉不是僅死他自己一人,而是被滿門抄斬。
其實稍懂中國古代史的讀者都知道,古代君王下令所要誅殺一個人,往往都會"連根拔起",這便是"株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是也!孫奉的遭遇,就是屬於這種類型。那麼孫奉是因何原因惹惱"龍顏"的呢?別急,容我慢慢道來。
孫奉,出生年月不詳,三國時期孫吳宗室,長沙桓王孫策之孫,上虞侯孫紹之子。
孫奉的父親孫紹,名氣不是很大,但孫奉的爺爺孫策,那威名卻是槓槓的。時獲"小霸王"之稱的他,奠定東吳基業不久,在外出狩獵途中,被三個不明身份的刺客傷了臉部。
孫策是個「美男子"。大家知道,美男的首要前提,便是有個五官搭配恰到好處的臉蛋,否則,即使他的身材最是勻稱、挺拔,腦瓜卻長得像只歪果像棵裂棗般,也就不能算是"美男子"。
作為"美男子"的孫策,平時十分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公眾場合,總是一副氣宇軒昂的模樣。此次遇刺事件中,他的臉頰不慎挨了一劍,那個刀口,不深但長,結痂之後,形似一條扭動身軀正在爬行的蜈蚣。這天,孫策欲睹傷後之顏,於是去照鏡子,看到如此醜陋一幕,他先是驚愕,繼而爆哮一聲。這聲爆哮不要緊,要緊的是崩開了那條"蜈蚣",突然"張牙舞爪"的傷口,瞬間變成一條"川流不息"的"血河"。雖然急召而至的名醫,想方沒法欲予止血,但收效式微。公元200年五月五日,彌留人生的孫策遺命:"弟弟孫權繼承其位。"《三國演義》一書中,孫策給淚流滿面的孫權說過兩句提醒語一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說到這裏,或許有人會問:"孫策不是有個兒子嗎?他為何不把權位傳給兒子,反而交由孫權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允許我把中國歷史上一種古老的"兄終弟及制"溯源一下。早在商朝和春秋戰國時期,物質的貧乏,貪婪的泛濫,導致各個諸侯,日夜為爭搶地盤、擄掠物資而相互攻伐。有戰必有死,死誰無定數。在數不勝數的弱肉強食、優勝劣汰中,諸侯藩王發生意外的機率極高,為了不至於造成自己的一族一脈,成為"無頭蒼蠅"而被敵方趁機拍死,"兄終弟及制"便應運而生。這種繼承方法的好處在於,可以避免幼子年少、無力主管事務、出現權臣奪位或被外敵侵蝕的不利局面。但這種傳位辦法也有缺點,這就是為兄的後代與為弟的後代,天長日久便會出現"坐椅到底歸屬於誰"的糾葛,並因此鬧出親情轉化為仇敵的滅門之類慘案。
基於"兄終弟及制"存有如此弊斷,因此到了秦漢兩朝,這種做法少有人用,大多採用"輔佐制",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權力大小不差上下、相互之間既有嫌隙、又有制約關係的權臣,共同指導"幼帝",等到幼帝長大,再予交權讓其親政。
孫策死時27虛歲。孫策育有三女一子。我們不妨推算一下,按照古人婚配較早的習慣,框定孫策18歲成婚,那麼排行最末的其子孫紹,充其量不會大於三歲。在戰火紛飛的東漢未年,三歲孩童安能挑起大梁?這就是孫策要把其位交由孫權的原因。
正常而言,一躍成為東吳"主公"的孫權,應該感恩戴德孫策,並不遺餘力照顧好其兄的遺孀遺孤吧?但你錯了,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最是無情帝王家",孫權也不例外,他踐行了這句俗語。
孫策的三個女兒,長大後都聽命於孫權的安排,被當作編織裙帶關係的籌碼:孫策長女嫁給了東吳第二位丞相顧雍的兒子顧邵,顧雍另一個大名就是他系東漢末年名士蔡邕的徒弟,和曹操是師兄弟;孫策的次女嫁給了東吳最後一任大都督陸遜;孫策的幼女嫁的是東吳名將朱治的兒子。
也許有人會說:"孫權這個叔叔當得好哇,都把侄女嫁進了豪門將府。"哎喲老兄,你怎麼只看表明,不測深淺,你知不知道孫策的那三個女婿,後來皆蹈了"鳥盡弓藏"之路麼?
相對男性而言,女性在那個"男尊女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