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652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漢八旗
更新:06-23 15:38 作者:勝者即正義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北京南城,西南角有一大片新建的工坊,工坊內人員密集,裏面不斷傳出鐵器敲打的聲音。筆硯閣 m.biyange.net這裏是清廷為了擴充火器部隊而專門建立的火器工坊,由傳教士湯若望和輔政親王濟爾哈朗共同管理。
湯若望因為在天文曆法和火器方面的造詣,深受順治皇帝的恩寵和隆遇,由此也使得天主教在清廷統治區內的傳播十分順利。
而隨着傳教士人數的增加、活動範圍的擴大,天主教的信徒人數快速增長,三年前便已經達到了15萬人。與此同時,清廷還賜地湯若望在宣武門內的原天主堂側重建教堂。
且說,湯若望算得上是這個時代東方大地上最典型,也最成功的傳教士之一了,他憑藉着火器方面的造詣,在崇禎年間完成了《火攻挈要》一書,先後受到崇禎皇帝和順治皇帝的重用。該書傳播了歐洲16世紀的火炮製造知識,是明末有關西洋大炮的最權威的著作之一,一直到清朝中葉都很有影響。
對於湯若望這個歐洲人而言,仕明仕清並無差別,天文火器也不過是傳教的敲門磚罷了,管你是漢人還是滿人,只要有利於自己傳教,那就可以效力,無所謂忠誠不忠誠。
就和湯若望堅決擁護清廷一般,瞿紗微,卜彌格兩人便堅決擁護明廷,雙方甚至由此站到了對立的一面。
而湯若望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還派衛匡國返回羅馬,宣揚南明朝廷不堪一擊,教會應該支持清廷的統治。
換言之,如今湯若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和清廷牢牢綁在了一起,為了清廷能夠在戰爭中取得最終勝利,可謂是盡心竭力。
濟爾哈朗的王旗飄揚在工坊外面的官道上,沿途的漢人居民紛紛跪在地上,垂頭向下,光禿禿的腦袋上,金錢鼠尾辮極其顯眼。
濟爾哈朗雖然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但南方戰場的壞消息一個接着一個傳回北京,順治又三番五次詢問火器工坊,火槍火炮生產裝備的事情,使得他不得不和湯若望一起,親自過來視察一番,給順治皇帝一個交代。
清廷在南方的軍事力量遭到了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的沉重打擊,順治藉助戰事,越來越重視漢人大臣,使得濟爾哈朗這些滿清權貴親王們憂心不已。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八旗人丁太少,雖然順治已經派兵出關抓人,但一時半會很難取得成效,人丁稀少的問題始終是八旗親貴們最大的擔憂。特別是湖南大戰,八旗士兵死傷慘重,更是將這種擔憂擴大了不少。
不過,隨着南征湖廣的部分八旗士兵回京,大西軍在湖南大戰所用的火槍,火炮,戰象,以及軍陣戰法,大部分都已經被總結還原了出來。清廷在軍事上的學習和模仿能力依舊強悍。
但在火槍射程方面,清廷專門請來了熟悉火槍的傳教士幫忙鑑別繳獲到的明軍火槍,也還是沒找出明軍火槍射程如此之遠,威力如此之大的原因。
這些傳教士只是一眼便看出了這些繳獲到的明軍火槍十分普通,根本找不出他們特殊的地方。最後還是湯若望和岳樂一番考察,推薦了魯密銃,才解決了火槍裝備的問題。
而清廷隨之開始組織富有經驗的八旗將領研究破敵之策,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以及剛剛抬旗,正在接受火器訓練的新漢八旗大軍,都按着那些八旗兵的回憶,開始訓練克敵制勝的新戰法。
腦中還在想着這些問題,濟爾哈朗和湯若望便已經進了工坊,他在侍衛的幫助下頗有些艱難地下了馬,然後在穿過廠房大門之後,和湯若望在一群護衛的簇擁下,來到了造火槍的工坊裏面。
工坊中間的空地上,已經跪滿了數百個漢人工匠,旁邊的木架上是成排造好的火槍,湯若望和濟爾哈朗對視了一下,便徑直朝着那裏走去。
濟爾哈朗對火器算不上熟悉,只是代表順治皇帝過來看看,順便詢問工匠一些問題,以作匯報之需。湯若望則在濟爾哈朗的眼神示意下,開始檢查火槍。
「這槍便是魯密銃?」濟爾哈朗拿起一支火槍,笑着問道。
旁邊的工匠弓着腰,連連點頭,眼神中滿是小心和驚恐:「回王爺的話,這便是大名鼎鼎的魯密銃,奴才們已經試驗過了,威力比一般的火槍要大很多,射得也更遠,八九十步完全沒問題。工坊現在每月能產八百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