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652 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定因素
更新:07-20 16:04 作者:勝者即正義 分類:軍事小說
測試廣告1隨着「督察司」親自下場,輿論風向陡然改變,憑藉着巨大的信息差和朝廷的權威,王尚禮和劉體純一個月內便平息了錢莊擠兌和農兵工匠們聚眾鬧事的問題,並突破性地實現了兩者的「夢幻聯動」。599小說網 http://m.xs599.com
錢莊裏絕大部分存款都是軍戶和工匠家庭的資產,既然韃子來破壞,那為了大戰的勝利,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加班加點訓練和工作便不應該有什麼怨言了。
於是乎,在孫可望先進理論的指導下,這些他特意培養出來的所謂「特權階級」,不僅錢被朝廷挪用了,人還得替朝廷幹活,不僅得自備口糧,還得感恩戴德,可謂「前所未有之奇事」。
當然,孫可望這個後世來的人,大西軍,大順軍這些農民起義軍,在這個時代,對待平民百姓,已經算得上是最好的了。
政治上的事情,本來就沒有那麼多非黑即白。孫可望和一眾親信在雲貴川,在湘桂等地推行的措施可以說具有相當的先進性,更讓西南的絕大多數百姓過上了相對「安居樂業」的生活,享受着更加清廉的政治,更加平等的關係,且不必受到民族壓迫。
但同樣的,若是將他們,或者孫可望視為「解放者」,視為一心為國為民的「義士」,那就有點太幼稚了。
永曆-大西複合政權只不過是因為孫可望的到來,裝飾上了一點「現代」的色彩,有了更多的人情味,更加先進的理論和工具。但其核心,還是不變的,便是孫可望這個後世來的人,也不可避免地被權力一點點異化。
換言之,這是一個封建時代的政治集團,人口百姓就如同糧食煤鐵一樣,只不過是資源中的一種,無論他們是何種態度,都只能被迫接受政治集團的態度,資源從來沒有選擇的權利。
當然,人作為一種資源,是最必不可少的,最優質的,但也是最不可控,這正是孫可望所作所為背後的邏輯基礎。
除了絕對的暴力工具以外,在明面上還需要採取種種謊言加以欺騙,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賣力幹活。所以,孫可望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輾轉騰挪!
而如此一番操作之後,效果也是顯著的,因為朝廷錢糧不足所造成的農兵預備役訓練計劃和工坊生產計劃擱置得以解決。
為了供應前線軍需,「長沙武器局」,「常德武器局」沿河的各大工坊外,各種各樣的水力機械夜以繼日運行,劉體純又下令徵集了一萬多民夫進入武器工坊服徭役,兩大武器局在大戰之前,每月僅火槍的產量就迅速提升到了六千支以上,基本上能滿足大軍作戰的火槍補給需求。
在合理的激勵制度下,嶽麓書院的科技學堂和工匠們自發創新,又有不少西方來的機械書籍輔助,使得各個工坊都製造出來不少節省人力,提升效率的工具,也讓各個工坊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
甚至,孫可望心心念念的燧發槍,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擊發點火率已經達到了實戰水平,零件也大大減少,成本目前更是降低到了火繩槍的一倍左右。
不過,在產能限制之下,燧發槍和刺刀的生產並沒能鋪開,孫可望依舊以儘可能多的裝備大軍火器為目的。
畢竟,這種月產量超過六千支的加急生產並不能長期維繫,除了武器工坊以外,前線所需的糧食,燃料,武器都需要徵集徭役運輸,還有後方各種防禦工程的構築,礦石的加量開採,以西南六省的人力,在農耕時節根本不足以支撐如此繁重的徭役。而一旦影響了糧食生產,出現了糧荒,那局勢就極有可能從內部崩壞了。
這些也就是孫可望認為此戰決不能一敗的原因了。否則以西南六省的人力物力財力,就算抵擋住了清廷的下一次進攻,兩三年內也再無能力組織起這樣的大會戰了。
戰爭的勝負,更大程度取決於的是背後的這些因素。在原本的歷史上,孫可望岔路口一戰沒能取勝,明清雙方之後幾年在湘西的小規模交戰不斷,但誰也無力組織起戰略性的進攻。
洪承疇經營西南防線多年,組織了十數萬大軍,耗費了數千萬兩白銀,使得清廷的財政由每年百萬兩盈餘到數百兩赤字,最終還是在孫李內訌的情況下,戰局才進展如此順利。
而財政狀況遠好於清廷的孫可望,在更早就能組織起大反攻,只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