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仙 第八百九十一章:真假間覓靈犀(五)
更新:07-17 20:01 作者:紫杉白岳 分類:軍事小說
提步踏山,十三郎步伐緩慢平穩,腳底時刻有波紋迴蕩。
由二十八種石塊構成的山路踩起來很滑,十三郎沒有施展道法讓身體變輕;為了保持抓地,他的腳尖像鈎子一樣刨出一個個坑,宛如莊農播灑希望時留下的痕跡。
那些痕跡、那些坑並不能持續太久,每當十三郎腳步挪開,沙石便以肉眼無法察覺的速度、堅決恢復原狀,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
十三郎留意到這一幕。與上回漫步不同,此次他身上帶着心,何細微變化都無法瞞過其靈覺。
「五千八百七十三步......」
無論破陣還是破禁,又或者破幻,首要處在於找到重心;之前的那次看破經歷告訴十三郎,當他能夠確認某個地方為虛、且能找到確鑿證據的話,它便從視線中消失。這種情形無疑帶有某種含義,或許就是破解此幻境的方法較笨。
十三郎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座建築都是虛幻,如逐一研究琢磨破解之法,需要的時間幾乎無盡;而他沒有那麼多空閒,只好另闢蹊徑。
於是他想到了這座山。十三郎肯定這是一座「不真實」、至少部分不真實的山,他有足夠多的證據來證明這個猜測,但是這座山......並未如那座拍賣場一樣消失。
這意味着什麼?十三郎不知道。但他明白這座山峰必有奇異處,既然選哪兒都是選,不如從此地開始。
「或許應該高一些。」
研究山峰,最最醒目容易着眼的便是這條路,其形狀、走勢、構造,還有那種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吸力,所有這一切均提醒十三郎,這是佈陣之人有意留下的線索。
當然。目標未必只是他。
不知道出於什麼理由,十三郎近乎直覺地認為:當那個賣場消失,這座山與這條路曾經發生過某種變化。比如,它會不會變得比之前矮一些?
聽起來有點玄,直觀的說法是,會不會這個被小不點比喻為蜂巢的一個孔的空間裏,存在着某種類似「陣眼」類的東西;而它,是否就是這座「看破仍不會消失」的山?
在沒有更多線索可供分析的條件下。這是唯一能夠、且極易被想到的切入點。父女兩人十個月的研究與推衍,最終得出這個結論,進而由十三郎驗證。
開始總是最難的。
十三郎並不知道攻山方向對不對,他只斷定一點:找准方向才能事半功倍,為這個耗費寶貴的時間,值!
......
萬米山峰不算高,但其坡度比較大,十三郎如普通人一樣憑肉身攀爬,必定要遵循某些定律。
比如他身體需要前傾。腰身微弓方能保持平穩;他的手臂前後揮舞,向前的幅度遠大於向後;他的腳跟基本不沾地,腳趾用力防止打滑。他偶爾會回過頭看一眼身後,觀察一下那些凹坑消失的速度、方式,與二十八種石塊的排列。
腳下不停釋放波紋。那是十三郎最最擅長的禁環,不會幫助他前行,也不會給石塊帶來任何影響,像無數隻不停眨動的眼,來回、反覆地掃。
這是最笨的辦法。
恍惚回到八十年前、十三郎于禁樓前登階的那個時刻,如螞蟻搬山一樣一點點的看。一點點的分析、計算、並且推衍。當時的他是那樣「單純」。就像一個渴望讀書的人進入圖書館,痴迷於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驚喜於每一條發現,每一點進步。如今的他「閱盡滄桑」,修為戰力達到常人不能想像的地步,但其所面對的困難與艱辛絲毫不比當年小,不比當年少。
路在腳下。行路的人漸漸體會到艱難,神情有些歡喜。
最明顯、直觀的感受來自身體,通過禁環遠比身體本能更清晰的觸覺,十三郎第一個能夠分辨出細節是:所謂吸力並非只起於腳底,也不是如投影一樣分散在身體每一個與山峰有對應的部位,而是按照穴位與經脈遍佈全身,但又不太像。其區別在於直接與山路接觸的腳掌比較快,比如湧泉、太沖、崑崙三穴。吸力最為強大;其它部位則根據距離山體距離的遠近、中間有沒有障礙等情形,程度有所減輕。
形容起來的話。所謂吸力就像一條條中空的管子,將山體與身體連接起來;這些管子便是產生吸力的通道,其程度輕重受到是否與山體接觸、有沒有直接障礙的影響。
為了驗證,十三郎多次調整行走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