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 406.旅途記事九十三:1777年的愚人節,人生的迴旋曲【下】
更新:11-05 04:59 作者:莫扎特別 分類:都市小說
在陳璇的主觀意識里,古典時期作品的吹奏中,所有主調之外的材料都需要在再現部中回到主調的陳述,如此才得以實現音樂結構意義上的統一。
並且這種統一必須呈現在大尺度好長時間上。
這也就可以合理解釋為什麼陳璇專注於完整長句的演奏。
在古典奏鳴曲式中,強調長句從另一個層面就是在強調各部之間的結構比例,且以此來突顯古典風格特有的平衡與對稱性。
縱觀陳璇整段第一樂章的吹奏,始終維持在這一平衡當中。
不過在進入結束部之前,她主動打破了這種平衡
在與鋼琴聲部交替演奏對答過程中,長笛聲部明顯在發展小動機,這時在觀眾聽起來已經不只是動機上的不協和,而是有實質性的不協和發展。
被打破的平衡像是一個被劃開口子的膨脹氣球,音樂猶如走上了鋼絲,給人不安的同時又讓人忍不住期待接下來將要發生什麼。
然而就在這一刻,鋼琴和鋼琴同時停下。
一瞬整個大廳仿佛進入了真空,不過只持續了不到一秒,笛聲忽然獨自發出一聲高昂明亮的吟嘯。
第一樂章的尾聲,長笛獨奏華彩到來。
舞台中心,陳璇被一雙雙目光緊鎖,華彩更像是一種即興,一種因時因地的幻想,同樣的華彩段落,每一位演奏者的演奏都不一樣。
甚至說同一位演奏者演奏同一首作品的同大段華彩片段,也不會有完全重複的兩遍。
因為華彩本就沒有譜子。
對於未知的到東西,人們總是充滿幻想。
只聽陳璇一聲落下,緊接着一連串上行音階衝上雲霄一般,在舞台半空留下了一道道掠影,連連點點的調子猶如夜空中的繁星,藏在閃爍的夜空下,既含蓄又帶着一種深邃。
快速密集的音群在脫離了鋼琴限制,在堅強中變緊,又在朦朧中變得鬆弛。
鬆緊間來回變換,調動着每一個聽眾的耳朵,調子中不失甜美,像紅酒搭配果汁,像雪糕點綴着乳酪,像帶着花邊裝飾的懷表,美麗優雅亦如這一形象鮮明的樂章主題。
這次不僅是藝考生們沒有聽過陳老師演奏過這樣的華彩片段,就連李安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段華彩。
李安覺得陳璇自己恐怕也是第一次吹出這個版本的華彩。
從一名參賽選手的角度,李安從內心是很敬佩陳璇的。
以他個人的登台經歷而言,他從來沒有在比賽中即興過華彩,因為這種行為太過危險。
他在參加比賽時所演奏的每一段華彩段落都是事先設計好框架的,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至於在比賽舞台上忽然斷片而不知道下一小節該怎麼彈。
或者說大多數選手的華彩片段都是這樣來的,評委和觀眾們聽到的都是半成品。
李安之所以敢這麼肯定眼前這一段華彩是陳璇臨時即興的,是因為下午兩個人在吉格藝術長廊合的兩遍中,沒有一遍是眼前這種結構的華彩。
再者就是他的感覺,他覺得只有音樂走到這裏,才能吹出和前面音樂首尾呼應的華彩。
簡言之,如果沒有前面所有第一樂章的情緒鋪墊,最後出不來這種效果的華彩。
還得是小米老師,先不說這華彩質量如何,單是敢在國際賽場上主動即興這份膽識,就足夠讓人佩服。
這和他新海杯決賽上的即興完全不同,陳璇是主動的,他特麼地是被動的,那能一樣嗎?
在華彩中首尾呼應,當鋼琴踩着華彩片段的尾巴最後加入,陳璇回歸開頭的平靜,與情緒高昂的鋼琴做出鮮明對比,在平靜中回到主音結束。
第一樂章的尾音落下,尤其是坐在前排的現場觀眾明顯能聽見一聲深呼吸。
陳璇用三秒鐘的呼吸將自己的呼吸調整過來,片刻,身後響起了抒情優美的徐緩琴聲。
第二樂章,Adagio non troppo,不太慢的行板,或是適度的慢板,G大調。
三拍子的詩情畫意與快速的第一樂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依舊是莫扎特標誌性的緩慢節奏,帶着點午後松芝的芳香。
只有十小節的鋼琴伴奏卻給人過了好久才聽到長笛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