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 第501章 勤王(上)
第501章 勤王(上)
蒙古軍上一次入寇,之所以能深入大金腹地,有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滄、恩、景、獻、深等六州的漕運倉庫,在戰爭一開始就被蒙古軍控制了。
大定二十一年的時候,朝廷以京城儲積不廣,詔沿河六州獻粟。六州依託漕河,一次就發出了百萬餘石糧食,運至通州,輦入京師以解燃眉之急。
到貞祐元年,六州範圍內數十座漕倉,匯集了河北東西路、大名府路、南京路四路六府二十二軍州七十六縣的糧秣物資。且不提待轉運的巨額物資,光是漕司官員、胥吏歷年來貯在各處私倉、不可告人的「折色」和「損耗」之類,就不下百萬石。
蒙古軍得此,自然便足以供給鐵騎縱橫馳騁,哪怕深冬,也全無乏糧之憂。許多蒙古馬吃了一冬天糧食,比往日在草原啃乾草更肥壯些。
而蒙古軍退兵以後,留給大金國的,便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爛攤子。
作為中都命脈的一處處倉庫固然被搶掠焚燒殆盡,漕船、漕丁乃至陸上挽舟的力伕也折損了十之八九。又因為諸多設施長期無人維護,或者被蒙古人縱火燒毀,整個漕運系統的癱瘓根本無法扭轉。
朝廷以河北宣撫使仆散安貞兼管景州漕運司,本是希望他儘快恢復漕運,保障對中都的供給。仆散安貞在中都的時候,也對皇帝答應得好好的。
但真到了地方上,仆散安貞便感覺出主政地方的難處。
河北兩路是前次遭到蒙古破壞最慘烈的地方,各地尚存的戶口已經不及當年的兩成。仆散安貞用盡了辦法招攬流亡,稍稍恢復生產,哪有支援中都的餘量?
就算有那麼一點餘量,仆散安貞自己不得養兵?
畢竟他在山東碰了個灰頭土臉!
到最後,仆散安貞不止沒能儘快恢復漕運,還時不時把南京路發往中都的糧食調走一部分。
而控制南京路的遂王,一開始就打着在大金疆域裏置一小金的主意,北運的糧食物資總是那麼少。
這樣一來,中都的物資來源,始終都有一大塊的缺口。而要填補這個缺口,就不得不依託那位山東宣撫使郭寧,以及郭寧所控制的海上商路。
皇帝自即位以來,對山東方面的忌憚,是瞞不了人的。整座中都城裏地位稍高的官員都知道,那位郭宣使行事肆無忌憚,殺朝廷命官便如殺雞,是個活生生的反賊。就算比之於曹操和朱溫、高歡、宇文泰之流,也只差劫持皇帝這一步。
甚至仔細想來,這郭宣使早就劫持過皇帝了,要不是他卻不過徒單老丞相的情面,還不知道現在坐在大安殿上的人是誰呢。
那郭寧確確實實是個大反賊,道理大家都明白,架不住實實在在的糧食需求擺在這裏,中都路上百萬人的吃飯問題,總得解決。
這一年來,山東與中都的貿易往來始終興盛。許多中都城裏稍有錢財的富戶,都想辦法與山東商隊作生意,轉頭就拿了這些糧食獻給朝廷,然後按着朝廷定下的權宜鬻恩例格,求官職,求升遷。
倒也不是說中都人那麼喜歡做官。皆因這一年來皇帝為了籠絡武人,把都統、猛安之類的高級軍職流水般撒出去,以至於城裏最多時有一萬多個都統,動輒欺行霸市,搶男霸女。
為了和一萬多個都統對抗,中都百姓不攥個官職在手裏,實在不能放心。好在權宜鬻恩例格是胥鼎主持制定的,胥鼎倒不黑心,最少只需米一百五十石,就能遷官一階,正班任使。
所以過去幾個月里,圍繞渤海的整個的運行鏈條就成了這樣:朝廷出官,富戶出錢,南朝出糧,遼東出馬,山東人除了少許兵器甲冑,什麼也不出,靠着自家船隊往來奔忙,無論什麼好處都自家先摟一筆。
可憐就連船隊,都是中都完顏氏宗王的財產,是被郭寧那個反賊生生搶去的!
當時越王永功、夔王永升和霍王從彝三位殿下,憑此財雄勢大,一度能在中都城裏和當今皇帝爭奪大位。無奈那時的中都兵荒馬亂,三位殿下一夜之間都遭賊人殺死,這些船隊,乃至直沽寨的基業,都便宜了下手最快、最狠的郭寧。
郭寧接手這片基業以後,此地作為諸多海商船隊集結轉運的中心,一直在持續擴張。
河道匯集的三汊之處,信安海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