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 第六百五十五章 莽原(下)
定海軍往漠南派遣的兵力一天比一天多,卻並不急於向北大舉推進。而縉山、媯川一線到居庸關,定海軍哨騎的活動一天比一天密集。蚺
他們以二三十人一隊,輪班在草原上四處活動。無論何時遇到蒙古人,立刻爆發劇烈廝殺。讓蒙古人憤怒的是,兩年前,一個兩個蒙古阿勒斤赤就足以追着金軍哨騎狠殺,而兩年後的現在,這些敵人並沒有生出四條胳膊兩個腦袋,膽氣卻壯了數倍。以至於二三十人的定海軍哨騎出動,蒙古軍動用百騎對抗,都覺得啃硬骨頭難以吃下。
正是因此,隨同拖雷的數百騎才不敢翻越東螺山。畢竟動用的騎兵再多也只是無謂消耗,反倒是拖雷輕騎簡從,能夠抵近探查,若有什麼不妥,撤退也很快。
其實在拖雷去往縉山以前,很多部屬根本就不希望他去。
耶律禿花甚至私下懇求拖雷,索性就別再為了成吉思汗的瑣事奔忙。既然大汗急於西征,他怎都管不了草原上的情形,而定海軍也未必有底氣大舉北上,所以和議成不成,並沒多大意義。
如果拖雷在縉山沒有遇到郭寧,而被定海軍的當地駐軍送往中都,且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這一來一去,層層駐留,層層談判,恐怕少說也得快兩個月吧?萬一中都那邊什麼人突發奇想,要再留拖雷三年五載,也不是沒有可能。
到那時候,耶律禿花等人怎麼辦?
這些契丹人、女真人和漢人,在過去數年裏陸續投靠成吉思汗。因為成吉思汗意圖攻略大金,而他們深悉大金的內情,懂得戰勝大金的手段,還或多或少提出了治理大金廣闊領地的策略,所以才得到格外的提拔。蚺
但在今年初蒙古軍慘敗之後,自成吉思汗以下的蒙古人,一時誰也不願意提起大金國這三個字,這些人的價值也就大大的削弱。
比如耶律禿花,他和他的兄長耶律阿海,是在班朱尼河與成吉思汗共飲泥水盟誓的十九人之二。現在耶律阿海還能追隨成吉思汗身側,耶律禿花卻只能帶着一批契丹人,做拖雷麾下的千戶了。
如果拖雷再一去不返,耶律禿花簡直不知道自己還能依靠誰,難道要去投靠合撒兒及斡赤斤兩位?可就算自己有心,那兩位也是純粹的蒙古那顏,並無接納外人的意思啊。
好在眾人對大金國的了解還有些用處,七嘴八舌猜測出的情形沒錯,郭寧對草原上的局勢也的確盯得很緊。現在,拖雷只用了一個時辰就商定大事折返,所有人都覺可喜可賀。
當下眾人繼續向北,連夜奔走。一直到月上中天,騎隊越過層崖疊嶂的大石嶺,想來已經徹徹底底離開定海軍的控制區域,這才傳令擇地休息。
郭寶玉在前半程領兵斷後,到了後半程又轉往前隊開路,得到拖雷的命令,他便在一條小河畔紮營。因為沒有攜帶氈包,騎兵們只把草地略微平整,再挖幾個野灶,供貴人們喝熱水。
蒙古人的身上都貼身帶着羊肉乾或者奶酪,用體溫保持溫度,這會兒便從懷裏掏出這些粗劣的食物大嚼。蚺
秋天將至,天空顯得格外高遠遼闊,星河的爍爍光輝愈發醒目。拖雷想起自己年幼的時候,曾經坐在父親懷裏,聽他講述草原上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故事。
父親說,在遙遠的古代,草原上的人們進行過一次規模空前的大征服。千百萬的牧民和軍隊,趕着無數的畜群,向正西方前進。他們日裏走着,夜裏走着,某一天忽然有一批人走岔了路,他們趕着畜群,不知不覺地就走到天上去了。
他們在天上的道路一直走,永遠也不停。而地上的人們一到夜晚,就能在夜空中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們高擎着火把向前的身影,看到他們踏出的道路,這道路就是天路,就是漢兒所說的銀河、星漢。
千百年過去了,草原上的人們將要進行再一次規模空前的西向征服。帶領他們的人就是拖雷的父親,偉大的成吉思汗。
那麼,這一次向西的道路,會是什麼樣的?
後人又會如何想像這一次的征服?
在這次征服的過程中,我拖雷又該為父汗做什麼,為自己贏得什麼?我所贏得的那些,又將何益於所有的蒙古人?蚺
拖雷覺得,自從開始學習漢兒的文字和語言,自己的想法好像比以前多了,越來越不像是粗獷豪爽的蒙古人,倒有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