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第七百六十二節 打擊一小撮(1)
更新:09-03 09:28 作者:要離刺荊軻 分類:軍事小說
晁錯沒過多久,就來到了劉徹的面前。
「朕近日一直在看愛卿給太宗和先帝所寫的奏疏」劉徹拿着那些從故紙堆里翻出來的晁錯奏疏道:「卿的見地,以朕來看,確實是賈長沙後,中國少有之廟算者也!」
晁錯這個人,不僅當官很厲害,寫文章,也是牛逼的很。
他的文字,就像一把把利劍,直指問題核心所在和弊病的癥結所在。
且從來不諱言某事的好壞。
譬如的言兵事疏戍邊勸農疏,哪怕是放在現在,也是有許多可取之處的。
而這兩道奏疏,卻是在二十餘年前,上奏太宗的。
至於近年以來,晁錯也沒閒着。
除了『削藩策』這張讓其名留青史的奏疏外,他在劉徹即位後,也寫了再論戍邊策請益百姓疏等。
總的來說,晁錯的文字,跟他的為人一樣,又臭又硬。
逼急了,他連皇帝的作為,都敢評判一下。
至於罵官僚、罵諸侯王,更是從不憚於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所以,儘管,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想晁錯死。
但劉徹一直張開了羽翼,保護了晁錯。
現在,在石渠閣里,最起碼有上百封彈劾晁錯的奏疏,躺在那裏霉。
「陛下繆贊了」晁錯低頭謙虛的道:「臣不過是狂夫之言而已,幸得陛下聖明,擇而用之!」
劉徹聞言,微微一笑。
晁錯的性格,還真是從來沒有變過!
狂夫之言,而明主擇焉。
這是左傳中形容太公望的話
所謂『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盟津,過七十餘而主不聽,人人謂之狂夫也。』
換句話說。這貨哪怕是謙虛的時候,也是自比太公望的。
難怪,後來魯迅會喜歡晁錯,說他『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
這兩人的脾氣,性格,原來根本是一樣的。
不過,這話在同時也拍了劉徹祖孫三代的馬屁。
能用太公望的。文王武王成王是也!
所以,劉徹也就由得他去裝逼了。
「朕聞說先賢曰:賞罰所以禁惡揚善也,今卿為御史大夫,身負先帝重託,輔佐朕,治理天下,牧治江山社稷,有亂臣賊子二三人,卿誅是不誅?」劉徹也不跟晁錯繞圈子了,直接就開門見山的問道。
晁錯立刻跪下來。長身而拜,道:「臣受太宗、仁宗兩代先帝知遇之恩,委以託孤之重,敢不為陛下效死?」
「善!」劉徹點頭:「明日朝會,朕將致法於濟南,凡有非議者,皆可為亂臣賊子,卿可自處之!」
晁錯微微一愣。
天子的意思,他自然很清楚。
那就是誰敢反對,誰就是抗拒天子意志的亂臣賊子。
他這個御史大夫。可以自由處置之。
而,當今朝堂之上,不客氣的說,除了丞相和大將軍等少數人外。其他人,屁股底下都是一堆的翔。
貪污受賄和瀆職枉法的事情,基本上人人都幹過。
哪怕是他晁錯也不例外。
換句話說,在朝堂上,只要打起反腐的旗幟,那是一抓一個準!
只是。這樣會不會太激進了?
萬一,有些了不得的人物跳起來,也要處置?
但晁錯的猶豫,只在這一剎那,他很快就做出了決定,拜道:「諾!」
「臣謹奉詔!」
對晁錯來說,天子的命令,合理要執行,不合理也要執行。
這就是法家的宿命。
更何況,收拾諸侯王跟勛貴,這本就是晁錯的使命!
只是
「若東宮干預、說情,臣當如何?」晁錯抬頭問道:「請陛下示下!」
晁錯的擔憂,當然很有道理。
素來,東宮就是漢家勛貴和大臣的保護傘。
很多大臣貴族,就是因為跟東宮關係密切,所以,一般的問題,哪怕被人覺,也會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尤其是那些舊日與兩位太后有舊的傢伙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