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酋長 第四百三十章 埃文思基金會
西歐各國曾殖民統治非洲這片大陸數百年之久,遷居這片大陸的殖民者,相當多的殖民者以及其後代跟土著居民結合,但也有相當多的殖民者家族自始至終都頑固的拒絕跟土著居民通婚,以純血盎格魯撒克遜人或日爾曼人自居。
然而恰恰是這些家族從早期的香料、奴隸貿易以及金礦開採,以及木材砍伐、兼併大量的土地,奴役當地的土著居民種植可可、油棕、咖啡等經濟作物,從非洲掠奪最大規模的財富——他們在殖民時間始終佔據殖民地的統治地位,跟舊大陸的財閥勢力保持密切的聯繫,並壟斷跟舊大陸的商業貿易。
五六十年代非洲反殖民獨立運動風起雲湧,這些人最早嗅到風聲不對勁,攜帶巨量的財富瘋狂逃出這片他們犯下深重罪孽的土地,遷回宗主國定居,但他們始終沒有忘卻這片大陸還蘊藏着遠未必被他們掠奪乾淨的財富。
他們一方面在西方社會奔走遊說,推動歐美政府力量介入非洲各國政局,以保存他們尚未完全撤出非洲的財產、產業以及殖民時間確認下來的種種經濟特權,一方面在各國反殖民獨立運動團體內部暗中收買、扶持新的代理人,甚至不惜掀起政變、暴亂,為重返非洲創造條件。
等到非洲局勢逐漸穩定下來,歐美財閥、大企業以金融以及直接投資等手段,重新控制以石油輸出為主的非洲經濟命脈時,這些人則是重返非洲的急先鋒。
總部設於英國倫敦的埃文思基金會,早年僅僅是由往返西歐與幾內亞灣的一些中小航運貿易公司聯合成立的一個鬆散貿易、航運聯盟——埃文思家族作為主要發起人而得名。
在五六十年代殖民者後裔瘋狂撤出非洲之時,當時的埃文思家族堅信有朝一日能重返非洲,不僅使埃文思基金會實體化,在倫敦成立新的總部,注入大量的資金招募人手,同時還以極其低廉的價碼接收了一大批沒有來得及或無法撤出非洲的資產、財產,比如對某地礦產的勘探礦、開採權或在一些工廠、固定資產中所佔有的權益。
等到七八十年代,非洲政局稍加穩定,埃文思基金會就組織人手,又跟歐美各大金融機構、財團合作,籌措到大量的資金重返非洲,迅速膨脹成掌握數百億乃至上千億美元資產、橫跨幾內亞灣沿岸及中部非洲各國與歐美的超大型財團。
埃文思基金會目前在幾內亞灣沿岸及中部非洲各國的產業,以金融、石油開採為主,但埃文恩基金會控股的萊基礦業集團作為西非最大的黃金開採商,控制住卡奈姆東北部主要的金礦資源,加上中部非洲各國的金礦資源,萊基礦業集團每年的黃金開採量高達三百萬盎司。
伊波古礦業在烏桑河銅金礦第一礦場建設後,合併進來的黃金開採、提煉規模也僅有萊基礦業集團的一半。
不過烏桑河銅金礦更為豐富的金屬銅的儲藏,除了第一礦場每年合計金融銅約六萬噸的產能外,伊波古礦業在科奈羅湖北岸建設大型黃金提煉廠,也為伊波古礦業新增極為可觀的產值。
嚴格的說來,伊波古礦業跟萊基礦業還有業務上的合作。
萊基礦業重返非洲的時機很早,甚至早在九十年代之初,就跟另外兩家採金商壟斷了卡奈姆所有的開採成本最低的淺層岩金礦產資源。
伊波古附近的金礦資源,不是沒有被發現,不過是開採成本太高,萊基礦業等幾家採金商不願意投入資源進行更大規模的勘探,更不要開採。
而隆塔以往的貝寧奧古塔金礦,也是這個原因被萊基礦業等採金商放棄。
只是誰能想像國際金價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會連續上漲四五倍呢?
這時候萊基礦業等採金商有心進入深層岩金的開採,也就被迫跟伊波古礦業站到同一起跑線上。
貝寧、卡奈姆等國最近放開的金礦資源里,伊波古礦業也順利搶到三張探礦證。
因為之前撤退非洲的慘痛記憶,萊基礦業不僅放棄投資規模浩大、開採成本高昂的深層岩金礦產資源,對淺層岩金資源開採也粗暴簡單。
他們甚至都沒有在卡奈姆投資建造一座提煉廠。
在含量最多、能直接浮選剔出來的粗粒金被開採後,大量的含金礦砂,因為早年相比較成本、能挖掘的經濟價值有限,就作為尾礦遺棄在礦場上,或回填到坑洞裏。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