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1980 第三百六十二章 煙路
不能不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因為張士慧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與寧衛民混跡在一起的時間久了。
這小子也變得越來越善於動腦,越來越具有靈活應變的本事。
別的不說,通往城外的路頻頻遭遇攔路虎,想往郊區販煙危險大的要命。
這種事兒擱誰誰都得愁眉不展,照這樣,生意肯定沒法再往下做了。
可張士慧並沒有就此白白唉聲嘆氣,或是氣餒地想要去跟寧衛民求助。
他反而表現得挺有志氣,嘗試要着靠自己來盤活這局棋。
他認真地開始考慮,如果寧衛民在他的處境下,會從何處下手去解決問題。
結果想着想着,張士慧就想起了第一次去糖業煙酒公司受挫時,寧衛民對他說過的話。
「一切都是可以靠借的,可以藉資金、借技術、借智慧。當然也可以借面子。唯一的準則就是,等價交換……」
還有煙酒店開業時剛剛說過的,「做生意要琢磨人,以人為本」。
驟然間他眼睛一亮,覺得大受啟發,便本着這個原則一路延伸思維地琢磨了下去。
是啊,自己去既然不合適,就找別人代勞好了。
總有一些人每天要在城裏城外奔波的,幹嘛不去找這些人談談呢?
只要這些人覺得有利可圖,就不會不願意幫他的忙。
整車運煙太扎眼,沒關係,大可以化整為零的試試啊……
就這樣,沒多久,張士慧就發現了一個或許可以解決問題的新方向。
於是轉過頭來,他就用自行車馱上兩件兒煙奔了農貿市場了。
幹嘛去啊?
嗨,這不明擺着嘛。
張士慧這是要去找那些賣農產品的小販們談合作。
別忘了,在農貿市場做生意的人,大多都是郊區來的農民。
他們早上差不多四點多就得起來進城,一直在城裏待到天黑再回去。
每天都會用好幾個小時往返於城鄉之間。
用自行車、摩托車、或是趕大車,載着他們自家產的,或是村里其他人的農產品來城裏販賣。
這麼奔波受累圖的是什麼啊?
圖的就是多掙幾個活錢,好為家裏買些城裏的東西,或是供家裏的孩子念書。
這些人不但腦子活泛,善於精打細算,而且為了掙錢,還能吃苦,肯吃苦。
所以張士慧想的就是,這些人每天進城都是滿載而來,可回去車卻是白白空着的。
那要是能把這些煙讓他們帶會村里去賣,捎帶腳的掙點不賺白不賺的錢,豈不是好?
做生意可不就這樣嗎?
兩頭要都有賺頭,當然比做一頭好。
事實上確乎如此,菜市場裏的小販們根本沒法抵擋張士慧的那張嘴。
很快就被他這有利於雙方的絕妙計劃,講得心動。
同樣也認為,這事兒由他們來干再合適不過了,恨不能立時大幹一番。
可問題是,做生意是要出本錢的。
即便為了調動這些人的積極性,張士慧給他們留出了更多利潤空間。
情願每條煙的價錢比成本價再低一毛賣給這些人。
可真到了要掏錢拿貨的時候,這些人卻又變得摳摳縮縮起來。
有的人猶豫了,有的人犯起了狐疑。
哪怕有人真的拿出了真金白銀,也無非只要了兩條煙而已。
至於他們心裏打得什麼主意,其實並不難揣測。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農民最不喜歡風險,對自己沒做過的事兒,他們有着天然的防範和顧慮。
都怕張士慧的好事藏着什麼,也怕萬一貨砸手裏不好辦。
少買點就不用太着急,真要不成,頂多就留着自己抽了。
所以這個時候,那就得說,張士慧真的很有幾分果敢了。
他索性還不要錢了,大方的改變了策略。
直接現場讓這些農民先把煙分了,允許他們各自拿回去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