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山幾代人的夢 第四章_頁2
,因此回到連隊的駐地,多有感想而作。
泱泱大國九百六,七億華人如落罛。
文明五千誰扼殺?世路巇險文學瘦。
家喻戶曉樣板戲,童叟皆能唱幾句。
新華書店人書稀,焉難說坑儒焚書?
當時就被班長和一些老同志看到了,其作被認為反動,他回報與排長、指導員,狠狠地批評了我,這也是我當兵以來受到的第一次批評。
最讓我害怕的就是拉練,我雖然有些畏懼卻從來沒有掉過隊,記得有此演練奪取一個大山頭的科目,首先登上山頭的只有我和副連長兩個人,其他人都掉了隊。
我寫下了入伍的第二篇日記;
三九風寒利如刀,迎面似刺矛。
列星隨旋,日月遞炤,
目斷千山小。
戰士一去高山頂,且敢放聲笑。
敵若剚刃,范我前哨,
有來無回了。
公元一九六九年是中蘇關係最惡劣的時刻,兩方邊界囤兵數百萬劍拔弩張,我部奉令開拔內蒙古,星辰滿天,北風凜冽,我部出發了。
我又在進軍的途中寫下:
紅旗舞朔風,隊伍從容,
開步北國赴內蒙。
雪飄草原一路歌,唱破九重。
誰忍隳疆土,敢於交兵。
男兒志在沙場上,不惜流血和犧牲,
乃我使命。
我部進駐了內蒙古大草原,駐守在群山之中,我們連隊所駐際防的大山可能叫戴拖其嘎山(錫林浩特附近),生活條件十分惡劣,坑道就是我們死守的陣地。吃的是小米飯,就的是干蘿蔔條子。因為我們是兵,沒有人叫一聲苦。整整是一個漫長的冬天,終於迎來了春暖花開。
我又欣然地寫下一篇日記:
誰道北國無好景,每到春來,
草榮還依舊,目望草原茫無際,
她比江南誰說瘦。
此地雖然少楊柳,卻有一番浩然真面目。
不是小樓一軸畫,這乃千里目難收。
我寫此詩說明我對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的熱愛,說心裏的話我十分愛着這塊美麗的地方。看這裏的牧民是多麼勇敢,能在這裏生活的人是多麼了不起。萬馬奔騰就是蒙古人的向征,成吉思汗是他們的先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領袖,留給他的後人就是英勇無畏,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形象。
我們堅守着這座山頭迎來了金秋,這天傍晚,是星期五,因為戰備緊張被定為我們的休息日,天色很好,我和田厚軍、姚軍朴、趙祥雲、李允夫、李福前、李凡亞、張長軍,馮兆紅幾位老鄉,還有安徽省宣城縣的汪長壽、阮日月,史火根;四川省的黃朝中、邱中品、徐友萬等戰友登上戴拖其嘎山的頂峰,俯視着大草原的秋色,乃是心曠神怡,談笑風生。突然傳來陣陣的雁鳴聲,我抬頭望着南去的雁群,不禁想起了家鄉,想起了父母,便寫下此詩:
自秋來,花落草枯,眼中晚景難收,
空有雁陣,長鳴短呼。
問它去何處?過長城,越黃河,
是否還要去徐州?
眺望,嘆家心一片片,可肯捎書?
邊關鉅鐵,萬銖積,能將長城築。
好男兒,要為國家付出,別無他思慮。
想家鄉,念父母,只能是飯後茶餘。
忠孝,無能為力都去相顧。
第二年我們連隊才走出山洞轉防一棵樹,一棵樹不僅是地名確有一棵碗口粗的老榆樹,幾百年才有丈余高,可見內蒙古除了長草其他的生態有多麼脆弱。還有春秋二季最忌的是火,我們部隊在這短短的兩年當中就救了三次大火。
我也為撲火寫過這麼一篇日記:
烈火燒起人心驚,蒼煙瀰漫沖長空。
千里濃雲吞日月,四邊紅光動危旌。
草原烽火侵群山,鋪天蓋地火無情。
萬軍撲火忘生死,才叫牧民有太平。
我們部隊又進入錫林浩特市駐防了一年,我們排承擔起前指的警衛。一日凌晨,部隊緊急集合,又開始一次拉練的行程。
今晨徒步離城去,昨晚依然在城頭。
鐵軍一別何時來?戰士無悉存和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