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1109章 登遼海道
更新:01-04 10:51 作者:零點浪漫 分類:軍事小說
廟島列島由三十二個大小島嶼組成,位於渤海黃海交匯處,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海域,總面積五十餘平方公里。在登州丹崖山上極目遠眺,就能看到如同鑲嵌在碧波上的顆顆寶石一般的廟島列島。
列島自北向南分為三個島群,北島群包括南隍城島、北隍城島、大欽島、小欽島等。中島群包括砣磯島、高山島、嘰島等。南島群包括南長山島、被長山島、廟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等。
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海上三神山,其中的蓬萊仙島就是指廟島列島中面積最大的南長山島。據《史記》中記載,秦皇漢武都曾特地來到登州丹崖山,向海中的蓬萊仙山祈求長生。
王湯姆所關心的當然並不會是這些流傳於民間的神話傳說,他重視的是廟島列島在登遼海上航道中的作用。未來海漢要實現從海路進入遼東地區,控制渤海黃海航道,一定程度上都要依賴於這些島嶼來建設海上據點和物資中轉港。
從明初開始,朝廷就是以山東登萊為戰略基地,向北經略遼東。洪武四年,明將馬雲、葉旺就是從山東登萊率軍渡海北上,佔領了遼東半島南端,之後再逐步向北向西推進,將遼東全境納入大明治下。不過當時的遼東久經戰亂,地廣人稀,物資供應不足,所以軍需後勤補給都得依靠登遼之間的海上航道從山東轉運,大量的山東兵和家屬也因此被安置到遼東駐守。如位於遼陽的定遼左衛就是由五千六百名青州兵組成,而定遼右衛則全是萊州兵。
也正是基於這種密切的依賴和聯繫,在洪武二十九年進行全國按察司設置的時候,遼東都司的轄區就被編為了山東按察司下屬的遼海東寧分巡道,司法監察事務都受山東管轄。幾十年之後的正統年間,遼東全境的民政事務也正式劃歸給了山東布政司下屬的遼海東寧分守道。
除了後勤轉運職能之外,因為明朝國都當時還在南京,所以登遼海道也是從都城到遼東地區的主幹道。如果繞行山海關走陸路,行程要多出千里,因此除了運輸物資之外,遼東官員任免、朝鮮使臣往來,也都是通過登遼海道進行運送。登州也是因此從州升級為府,獲得了更高的行政地位。
登遼海運雖然在明初起到了穩固遼東統治基礎的重要作用,但在進入明中期之後,因為國都北遷、登遼之間的地域利益衝突,以及朝廷實施海禁等原因,使得這條海上通道逐漸荒廢直至禁絕,廟島列島也一度被流民、逃兵和海盜所佔據。
到了萬曆年間,遼東邊防形勢日漸嚴峻,朝廷迫於無奈之下,又下令重開登遼海運。而援助遼東所需的物資和人員,大部分都着落在山東,給這一地區的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都造成了沉重的壓力。但這樣的援助並沒能拯救遼東戰局,到天啟年間,從遼東渡海逃到登萊的難民已有數萬人之多,民間的地域衝突也越發嚴重。
這些矛盾積怨在崇禎四年終於爆發出來,遼軍參將孔有德所率部隊在吳橋發生兵變,轉而攻擊山東各府縣。而登州城內因為集中了大量的遼東難民,又是孔有德軍的出發地,當地居民獲悉遼軍兵變後,立刻對城內的遼人展開集體屠殺,而孔有德部在破城之後,出於報復也對城中的登州百姓進行了大屠殺。原本在明初建立起來的登遼互助關係,最終是以兩地軍民互相殘殺的慘劇而告終。
其實在吳橋兵變之前,登萊巡撫孫元化、監軍道王征已經在籌備以登州為戰略基地,從海路進軍收復遼東的作戰計劃。但孔有德這次叛亂將其計劃徹底打亂,並且在1633年裹挾了大量人馬和武器渡海逃往遼東歸降了後金,之後便率部攻下了遼東半島的旅順口,徹底中斷了登遼海上航道,並且也給之後的明清戰局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本書首發創世,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廟島列島由三十二個大小島嶼組成,位於渤海黃海交匯處,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海域,總面積五十餘平方公里。在登州丹崖山上極目遠眺,就能看到如同鑲嵌在碧波上的顆顆寶石一般的廟島列島。
列島自北向南分為三個島群,北島群包括南隍城島、北隍城島、大欽島、小欽島等。中島群包括砣磯島、高山島、嘰島等。南島群包括南長山島、被長山島、廟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等。
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海上三神山,其中的蓬萊仙島就是指廟島列島中面積最大的南長山島。據《史記》中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