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軍工帝國 第三十一章 希臘內戰啦(下)
更新:07-25 23:44 作者:陳家過河卒 分類:軍事小說
根據斯大林的指示,希共領導層試圖避免和帕潘德里歐的政府陷入僵局。儘管希共領導人安德烈亞斯·齊馬斯、阿雷斯·維盧基奧蒂斯等人不信任英國人,但大部分解放軍戰士還是把英國人看成趕跑德國人的解放者,熱烈歡迎王師上岸。而領導人齊馬斯反對解放軍同英國人合作,他本人更願意同南斯拉夫共產黨領袖約瑟夫·布魯茲·鐵托保持聯繫。
要求各派抵抗組織解除武裝是帕潘德里歐政府與它的民解陣成員之間產生摩擦的原因。在英國大使雷金納德·利珀的建議下,帕潘德里歐政府要求所有的武裝派別放下武器,並組建統一由政府指揮的國民警備隊。
這一點其實帕潘里歐政府做的無可厚非,但拿起槍桿子嘗到甜頭的人豈容易放下自己的利益?真要這麼簡單,世界上所有國家的統一歷史也就不會是一副鮮血淋漓的模樣了,只有領導人用鐵腕才能保證一個國家在統一初期不會重新陷入四分五裂。
什麼,各黨派民-主共和?笑話,伊拉克是個例子,利比亞是個例子,一群按懷鬼胎的傢伙坐在一起成立一個根本沒有什麼卵用的政府,那不叫共和,叫腦子進水了。
民族解放陣線以放下這會使解放軍無法抵抗右翼民兵組織的進攻為藉口,向帕潘德里歐提交了一份修正案,但被政府拒絕。民解陣沒辦法,向政府妥協,12月1日,斯科維下令解散解放軍。而傻子也知道解放軍是希共跟政府討價還價的資本,所以希共領袖西安托斯決定拒絕執行要求解放軍解散的命令。
希臘共產黨從一開始就不是板上釘釘的一塊,帕潘里歐完全可以挑撥離間各個擊破,但是希臘政府卻錯失良機。
鐵托的影響力在解放軍拒絕解除武裝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同尋常的角色。鐵托表面上忠於斯大林,但背地裏卻依靠自己的武裝積蓄着力量,並且他相信希臘人也會這麼做。然而,他的這一影響力在兩個月前還無法阻止民解陣領導層同意斯科維指揮解放軍。
12月3日,民族解放陣線在雅典市中心的憲法廣場舉行了一次示威遊行。在示威過程中,警察向遊行群眾開了槍。以此為導火索,以解放軍為一方,希臘政府軍和英軍為另一方的全面戰鬥正式打響,大炮和戰鬥機都出現在了戰場上,當然火炮與飛機都是英軍的裝備。
12月4日,帕潘德里歐準備辭職,但是,英國大使強迫他留下。到12月12日,「解放軍」控制了雅典大部分地區和整個比雷埃夫斯。駐防意大利的英軍第4師官兵前來增援。過去那些與納粹合作的組織站在了政府軍和英軍一邊,和解-放-軍士兵展開了大規模廝殺。
隨着時間的推移,軍備上佔優勢的英軍逐漸佔了上風。而希臘其它地區的解放軍沒有向政府軍或英軍發動進攻。這顯然說明解-放-軍本來沒有挑起內戰的打算,戰鬥爆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戰士們的義憤填膺。
當英軍與解-放-軍之間爆發衝突的時候,戰爭尚未結束。這給丘吉爾的聯合政府帶來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同時也遭來了英國民眾、美國輿論和英國國會下院的抗議。為了表示自己維護和平的誠意,丘吉爾在12月24日親自抵達雅典,召集衝突雙方商討停火協議。蘇聯代表也應邀出席會議。但英國方面認為民族解放陣線的要求太過分,所以丘吉爾的努力失敗了。
1945年1月5日,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解-放-軍被迫撤出雅典。由於丘吉爾的干涉,帕潘德里歐辭職了,取而代之的是堅定的反-共-分子尼古勞斯·普拉斯提拉斯將軍,將解-放-軍肛的不要不要的。1945年1月15日,斯科維同意停火,不過英國給出的條件是解放軍從佩特雷和薩洛尼卡撤軍,並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解散。
雖然解-放-軍在戰爭中戰敗,但是卻拒絕解散,希共倒因此獲得了重新考慮戰略的機會。
希共1945年的失敗主要是政治上的,衝突雙方的恐怖主義行為使政治解決變得更為困難。希共追殺所謂的「賣國賊」的擴大化連累了無辜的人,這裏有些紅-色-高-棉的味道。在希共控制雅典期間,由於他們以各種政治理由總共處決了8000人,開啟了群嘲模式並成功的拉上仇恨,共-產-黨的名聲淪落到跟法西斯政黨同樣臭名昭著。
而當他們撤離的時候,又帶走了20000名人質,其中多數為兒童,目的是培養起共-產-主-義戰士。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