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三國 229、朱衛的軍制
更新:07-05 13:53 作者:天堂之手 分類:軍事小說
到現在太史慈還是客將的身份,原本朱衛也答應太史慈能夠獨立統兵的,所以此前在陵陽縣的時候朱衛就給了太史慈三千兵卒。
現在朱衛這邊擴軍了,自然也不能讓太史慈依舊只帶原本的三千兵卒吧。
其實在朱衛構造的軍隊制度中,將領對於軍隊並沒有直接的管轄權,哪怕是龐偃、穆蘭,朱衛最多也只給了兩曲或者一曲親兵護衛編制,也就是最多一千到五百人左右。
其他的兵卒只有朱衛給軍權的時候,才算歸屬龐偃、穆蘭統領,但這些兵卒也不是常態的,隨時可能改變統領的主將。
這倒也是漢朝軍隊部曲制度常見節制主將、統帥兵權的手段。
在漢軍的軍制中,通常以五百人一曲的隊伍為基礎編隊,管理一曲軍隊的軍侯算是基層軍官中的最高級常編武官。
這樣的五百人一曲部隊,通常是不會輕易改變統領的軍侯,除非是這個軍侯升遷了。
可即便軍侯升遷成了校尉,原本統領的一曲部隊也能跟着這個升遷軍侯到其他部隊編制中,到最後甚至可以變成這個軍侯的親兵護衛編制。
反正一個軍侯至少能統領一支他非常熟悉的部曲,也會全心全意的訓練這曲兵卒,上了戰場也就能很好的指揮這支部曲戰鬥。
當然,到了真正戰爭時期,往往是由幾曲兵力構成一部兵馬,這時候便需要朝廷指令校尉、軍司馬來統帥這樣幾千人的一部兵馬去戰鬥了。
一般來說這些統領幾曲兵力的校尉、軍司馬足以進行一場獨立的戰鬥,具備完成一項軍事命令的兵力了。
可要是遇到大型戰爭,那麼朝廷還會指派擁有將軍稱號的高級將領來統領幾部兵馬,下面再有長史、司馬之類輔官進行後勤、行政和軍事上的輔助。
但漢朝皇帝為了防止手下將領擁兵自重,高級將領通常是不可能長期掌控大量兵力的,除非是遇到了大戰爭,皇帝不能親征,只好登台拜將,授予高級將領一定的軍權,統兵出戰。
可高級將領下面的長史、司馬其實也有分權監視的意思,以免高級將領拿到兵權有什麼別的想法。
戰爭一旦結束,這些高級將領自然就不能繼續領兵,要把虎符之類的統兵符印交還給皇帝,交出自己的兵權。
而統帥幾曲兵馬的校尉,同樣也不能長期擁有這樣的兵權,一般會在一到三年的時間,就輪換到其他部隊去。
也就是說,除了只能控制一曲五百兵卒的低級軍官軍侯外,其他高級將領和校尉等軍官都是不可以長期掌控大數量軍隊的,這就是漢朝皇帝對於軍權的嚴控。
高級將領最多是可以獲准擁有一曲到兩曲左右的親兵護衛編制,這些親兵護衛也是由國家出錢供養的,算是國家對於高級將領的生命安全保護吧。
畢竟高級將領都是戰場上的寶貴資源,若是不加以保護,敵方完全可以在開戰前一個個的刺殺掉,這樣沒有高級將領帶兵,又怎麼去打戰呢。
只是到了東漢末年,中央朝廷失去了對地方上的管控,所以各地軍閥自立,往往就能自封什麼將軍的名號,又或者向朝廷討要一個將軍的名號,便可以正大光明的長期統領自己軍隊,在地方上做土皇帝了。
當然,這些將軍的名號也分等級和虛實的。
比如漢朝軍方第一位的就是大將軍,具有開府建制,自選僚屬的權利,相當於是在皇帝之下可以自己掌控軍中將領的任命權了。
基本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軍閥都會給自己冠上一個大將軍的名頭,這樣自己就能給自己的親信分封官職,而不用找天子來商議了。
而大將軍下面就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以及征東、征南、征西、征北的四征將軍和鎮東、鎮南、鎮西、鎮北的四鎮將軍等等之類將軍名號,這些將軍稱號基本上都可以在名義上擁有掌軍的權利。
所以這些將軍名號都屬於實權將軍,是漢朝皇帝不會輕易分封的,因為封了就等於賜予軍權了。
可在東漢三國時期,劉表、劉璋、劉備等等之類地方上的軍閥勢力,其實都有這種實權將軍的名號,從而讓他們統領軍隊的行為,成為官方承認的行為。
另外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將軍名號,什麼虎威將軍,什麼雄霸將軍之類的就只是一種榮譽稱號了,大多就不給實權了,但有這樣一個將軍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