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第六百四十五章 杖斃
更新:09-05 04:50 作者:淡墨青衫 分類:軍事小說
魏忠賢大倒一氣苦水,說的客氏也憤怒起來,接着便是客氏先到乾清宮奏明此事,魏忠賢預備接着再去,過不多時,客氏就是笑嘻嘻的返回,見魏忠賢一臉鬱悶模樣,客氏道:「因禍得福,恭喜你了。」
「這時候談什麼喜?」魏忠賢警告客氏道:「你說話可得小心。」
客氏就是這種大大咧咧的脾氣,受了警告也不放在心上,還是隨意道:「你確實是有喜事麼,皇爺聽說此事後大怒,已經令你執掌東廠,所以要恭喜你,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從此可以稱你一聲廠臣了。」
這倒真是一件大喜事!
魏忠賢雖然謹慎小心,不過遇到這般事情還是難免喜上眉梢。
正如客氏所說的那樣,東廠提督太監向來稱為廠臣,是內廷幾大實權人物之一。第一實權人物當然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內廷中被稱為印公,外廷對秉筆太監也是十分尊重,內閣輔,如果不和司禮秉筆保持相當的聯絡和較好的私人交情,也是很難在輔位置上呆下去的。一般來說,司禮監的太監都是出身內書堂,從小由翰林教授知識,也是朝廷考慮到司禮與內閣間需要保持一定的合作關係,如果一味對抗,只會耽擱朝政。
其次就是御馬監太監,御馬監掌握着內廷控制的直接武力,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御馬監四衛營,方今京營敗壞,一直由太監直接掌控,相當於太監的武力後盾,所以京營再崩壞,四衛營好歹還保持了相當完整的建制,最少在人數和武庫儲備上,四衛營是京營中保持相對完好的一支京營兵馬。
崇禎年間的總兵周逢吉,黃得功,俱是出身四衛京營,御馬監的提督太監,最出名的則是成化年間的汪直,以御馬監太監的身份權傾天下,並且多次領兵出戰。
近年來由於京營兵戰鬥力直線下降,加上九邊重鎮的完善,朝廷已經不似國初到成化年間那樣動輒以京營出征,所以御馬監太監的地位下降,而東廠提督因為其監視內廷並錦衣衛加整個外朝的關係,地位向來不低,魏忠賢又是天啟最信任的太監,確實是沒有經過內書堂的系統培養就進入司禮監,這在大明的內廷也是罕有的異數,再加上東廠提督一職,等若如虎添翼了。
「這個職份,」魏忠賢嘆氣道:「咱也確實想了很久,有了它,咱對付東林黨那幫子人就更有把握一些,不過說實在的,如果不是他們一直咄咄逼人,不肯和咱家相與,咱家又何必費心費力的去折騰這些事呢!」
三天之後,信王再次入宮,這一次順利的見到了天啟,兄弟二人談了好一陣子,信王當然是寬慰皇帝一番,天啟心中感覺安慰,也是勉勵信王在王府時多讀些書,不要荒廢時光,信王自是唯唯諾諾的答應下來。
兄弟二人都沒有談到敏感的話題,因為天啟畢竟還十分年輕,而信王也才是個十來歲的少年。
如果天啟一直不生下皇子,並且長到較為安全的年紀,比如兩三歲大之後,那麼信王就沒有辦法之國就藩,因為這點,禮部的那些官員也從未提起要信王就藩的話大明的官員是巴不得有封爵的親王趕緊滾出京城的,留下來就是不安定因素,文官最討厭未知的和不可掌控的變數。
信王不能走,也不能籌備前往封地的諸多事宜,比如封地的王府興建,賜給信王的產業等諸多事宜需要皇帝和外朝打官司討要,大明的親藩越來越茂盛,帶來的問題就是財政支持不住,萬曆年間已經把親藩俸祿削減一半,並且朝野上下對宗室可以自謀出路漸有放開之意,不過以大明文官的拖沓誤事,一直到崇禎年間才真正放開,也出了幾個宗室的人才,不過到那時已經積重難返,於事無補了。
因為有種種尷尬在,談起皇子薨逝的話題,兄弟二人實在不能交心,談話的過程更多的象是在客套,半個時辰不到,信王就告辭出來,天啟也並未如往常那樣挽留這個兄弟。
不管天啟秉性怎麼寬厚,自己沒有皇子始終是個心病,而信王這個皇弟現在等於半個儲君,兄終弟及,並不是一個叫人愉快的選項。
信王到乾清門上轎時,一眼便看到幾個宦官將一個被打死的小宦官拖走,地上滿是血跡,另外幾人提着水桶,正在潑水清掃。
信王一征,對身邊人道:「問問是怎麼回事。」
宮中並不如外頭想的那樣,可以隨意處死宮女或太監,處死的事當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