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級修復高手 第1491章 文武之道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華府人處事的的基本準則,尤其適用於權力爭鬥的高等級階層。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但是絕不僅僅如此,因為即便是最底層的老百姓也會經常使用紅臉白臉手段,例如家裏大人打孩子都會互相配合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現在的地上龍族千年亂世開啟,千年尋龍還沒有落地,聖女是叛龍家族之女,紫龍勳爵完全是外人外姓人。
但是還是要分清楚哪個是文哪個是武,顯然聖女天降是文,紫龍勳爵紫龍之力是武,是暴力,聖女斯文恩惠。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華府歷史上最講究文成武德,大臣們在皇帝跟前站立也要按照文職和武職分成兩班和兩列。
明清兩代,都是文官居左,武官居右。
華府歷史上,自宋朝以後,都是文尊武卑,同等級官員,文官至少要比武官大一級。
主要原因是武官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權重後易謀反。明清兩代,最高軍事指揮官都是文臣擔任的。明朝像戚繼光那樣的牛人,官至薊州總兵,是一品銜,已經是武將能達到的最高級別了,可他的領導--遼東巡撫,只是正二品。
華府古代左右的尊卑一直沒有定數,不同年代、不同場合,都是不相同的。按《禮記》的說法,應該是右尊左卑,春秋戰國和秦朝的官職,大多時候就是以右為尊,但先秦列國之間就不太統一,楚國就是左尊右卑。漢朝也是左尊右卑。
漢代以降,由於獨尊儒術,左右的尊卑,就按照孔子規定的原則來安排了:「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而王先生在唐陽羽還在京城的時候就給他講了一個特別的故事,是關於漢代文武善終的故事。她老人家那時候雖然還沒有點明但是也已經是在做暗示和佈局了。
王先生跟聖女之間不算熟悉她需要從頭開始建立新感情,而跟聖女建立感情這方面顯然凌東方要更加近水樓台一些。
在華府古代,歷代的開朝皇帝都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一方面他們雄韜偉略、能征善戰;另一方面他們又在稱帝後「過河拆橋」,除掉對自己有威脅的功臣。
正所謂是「狡兔死走狗烹」。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也是如此。
漢高祖劉邦農民出身,四十多歲才開始起義,滅秦朝,打敗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朝,十分具有傳奇色彩。但他稱帝後,很多「功高蓋主」的手下就被處理了。
比如說「漢初三傑」,蕭何為了不被劉邦趕盡殺絕,選擇了貪污受賄自毀名聲;張良為了不被劉邦忌憚,退出了政治舞台;韓信被劉邦以「將要謀反」的罪名設計奪權,然後被呂后殺害。
再比如說,助劉邦得天下的大將彭越、英布等,都被劉邦殺掉。
但是,有兩「幸運兒」不僅能夠獨善其身,而且還一直被重用,他們就是文官陳平和武將樊噲。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陳平本是項羽陣營中的都尉,因殷王司馬卬叛變事件,被項羽遷怒,不得不投奔劉邦。陳平可以說是劉邦旗下僅次於張良的第二謀臣,他屢出奇計幫劉邦化險為夷,使出離間計除掉了項羽手下的大將鍾離眜和謀士范增,在劉邦被匈奴人困住時幫劉邦逃脫。
陳平之所以沒被劉邦除掉,小編認為有兩點原因:其一,陳平沒有兵權,自古以來令皇帝忌憚的大都是手握兵權的武將,文臣對皇帝的威脅大不,只要不和武將勾結。
其二,陳平的謀略屈居第二,劉邦認為其威脅不大。所謂高處不勝寒,在謀臣裏邊,劉邦忌憚的當然是第一謀士張良,而劉邦對陳平其評價是:「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可見在張良之下,劉邦不忌憚陳平,當然,劉邦小看了陳平的謀略。
樊噲原本是賣狗肉出身,是劉邦同村的朋友,共同起兵反秦。這個賣狗肉的人,實在是不簡單,有兩件事可以看出。鴻門宴時,樊噲在劉邦危急時刻勇敢的沖入項羽軍帳,面對西楚霸王一點都不虛,大聲呵斥,據理力爭。而在劉邦猶豫是否不辭而別時,樊噲竟然說出了「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這樣的名言。
劉邦稱帝後病重時,英布反了,劉邦窩在宮中誰也不見。重臣都不知所措,樊噲竟帶領大家闖入宮中。見到劉邦後,樊噲對劉邦說起在沛縣起兵的事情,那麼困難都過來了,現在算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