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之唯一傳說 第四百三十一章 王者之風,編鐘!
更新:09-08 15:45 作者:呆萌小蘇 分類:其他小說
太精彩!
對飆《野蜂飛舞》時,雙方讓人窒息的膠着中,嗩吶閃現打破平衡,碾壓全場,秀了觀眾們一臉血!
才知道蘇落演的嗩吶小哥是個隱藏boss,就說我坑怎麼可能一個露面就結束了,才知道嗩吶原來那麼帥,誰說土的給我站出來,才知道我們的民樂那麼......
有太多的才知道,或者不知道,甚至有許多觀眾們都還沒看明白,為什麼民樂就贏了,而西洋樂的學生輸得毫無脾氣。
但毫無疑問的,這場斗琴讓觀眾們都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並且都有的同一個想法,就是把進度條拉回去,再看一次斗琴,再感受一次那種血脈賁張的感覺!
拉進度條顯然是不可能的,哪怕此時觀眾們心裏帶着有無數的疑問,現在也只能在銀屏上看着同學們比完散場,各自回琴房。
如果只是看表面,這就是一場學生們用西洋樂器和民樂樂器分高下的斗琴,民樂漂亮的贏下了,讓觀眾們熱血沸騰,我們打敗了西洋樂器了?這就是增強了我們民樂的信心,我們的民樂最牛了?
當然不是這樣的,裏面太多的東西值得思考,不能狹隘的只看表面,把你如今看到的民樂樂器和西洋樂器斗琴,放大後再思考呢?
民樂陣營中,很多的樂器也是許多年以前的外來品啊,比如琵琶、比如揚琴、比如嗩吶等等。
真正源自於古中國本土的樂器,都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名字都是一個字,或者說可以只用一個字,比如琴、瑟、鼓、笙、塤、笛、簫、箏、鍾等等。(不知道準不準確哈,反正是有這個說法的。)
這說明什麼呢?
就用現在你所看到的最亮眼,引爆全場決定斗琴勝負的嗩吶來舉個例子。
嗩吶也是公元3世紀從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的,並非我們首創的民族樂器,在古時候一樣是個舶來品,在明朝還被認為是「胡人樂器」,使我中華「正音不在」!
現在我們看老祖宗以前的觀點,感覺如何?是不是覺得我們的老祖宗太狹隘了?
藝術總是為了他的受眾而存在的,儘管藝術的形式有大眾的也有小眾,但無論如何,失去了觀眾的藝術就會沒落和消亡。
藝術形式和人有生老病死,生物種群代代繁衍生息,有興有衰,生物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樣,不合時宜者被淘汰,是一個自然規律,不為桀亡,不為堯存。
當嗩吶流傳進來也一樣對我們當時的本土樂器發起衝擊,我們的本土樂器跟不上,自然的就有許多被淘汰了。
留下來的無一不是佼佼者,和那些當時優秀的外來樂器融合在一起流傳千百年後,都成了如今我們最正統的「民樂」「國樂」。
那麼今天的嗩吶所面臨的西洋樂崛起和衝擊,逐漸沒落,也就如昔日它以外來新生之姿態,向那些更古老的樂器所發出的衝擊是一樣一樣的。
一個是今天的外來者,一個是昨天的外來者,西洋樂如今也不過在重演昨天的故事罷了。
時代總在變,如今的強勢者,西洋樂中的小提琴、鋼琴等樂器以後可能也會被更優秀的樂器替代,會有更優秀的新生代繼續向它們發起衝擊,到時候這樣故事,還得再重演一次。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如果只是狹隘盯着民樂和西洋樂表面的不同,卻沒有看到它們間本質的大同,一味的緬懷民樂的沒落,或者一味的追捧西洋樂,再建立一道「鐵壁」把他們區分開來,是不是也跟我們如今覺得老祖宗一些觀點很偏激,是一樣的?
只有真正的打破這道由偏見和無知建立起來的「鐵壁」,讓民樂與如今世界主流的西洋樂交流和融合起來,共同發展進步,這才是王道!
幾千年後,當我們也成為了「老祖宗」,而後人翻出這部電影再看一遍時,說不定就得罵娘,媽蛋為什么小提琴不在我們民樂陣營里,小提琴不是我們的民樂嗎?
如果你想到了以後可能會出現這一幕,就明白了,歷史的巨輪碾過,時代的不斷更迭中,最美的到底是什麼。
電影裏,
視察領導,給了所有人一個完美的答案。
「很不錯呀,非常新穎呀,中西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