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秦曲 第五十六章
更新:09-14 16:11 作者:蒼穹戰狼 分類:玄幻小說
假如說普法戰爭的普魯士後勤體系以及相應的制度最終導致了普魯士獲得勝利,那麼很少人會想到,這一套經驗會對後面的戰爭史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而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戰當中,沿用的就是在普法戰爭當中所指定出來的後勤體系,而因應一些情況而進行細節上的改進。
而這種影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術思維就能夠看得出來。
……
在一戰爆發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普法戰爭當中所得到的經驗,以及當其時的國力相應發展基礎的提升,而對其軍事體系進行整體的提升。
而這一個關鍵前提,就是科技所帶動的國力整體提升。
對整個歐洲來說,年是人口和經濟高速度發展的時期。僅僅44年間,人口幾乎增長了70,從29,300萬人增至49,000萬人。同時,工業、貿易和運輸飛躍發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大陸的面貌已完全改觀。
1870年,三個居領先地位的工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的煤炭(包括褐煤)總產量,不到16,000萬噸;到1913年已增加2.8倍,達到61,200萬噸。同樣,1870年,上述三個國家的生鐵產量約為750萬噸,1913年達到2,900萬噸,增加了將近300。勿庸指出,隨着人口和經濟的發展,就業和居住的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工業**可以說在1870年普法戰爭前100年開始了,但普法戰爭仍然是真正進入煤鋼時代的一個開端。
工廠的煙囪越升越高,歐洲大陸各主要強**持的軍事手段規模也越來越大。實際上,在我們研究的這個時期內,特別是其後半部分,歐洲陸軍和海軍的擴張,甚至比人口和工業的發展還快。社會的進步,行政效率的提高,特別是這時差不多已經普遍採用的募兵制,造成了建立龐大兵力的可能性。<>這樣的兵力,同維持它們的政治經濟體制的規模相對而言,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水平。
例如在歐洲第二大軍事強國法國,受過訓練的軍事人力1870年在3,700萬人口中還不到50萬人(約為74:1),1914年已增至400萬人以上,而同一期間法國的人口增長率還不到10。
同樣,在德意志帝國,雖然這一時期內人口增加了將近三分之二,但武裝力量的擴張更快得多,因而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每13個人中就有1個人可以立即執行軍事勤務。而在年,這個比例僅為34:1。就整個歐洲而言,武裝力量的人數1914年達到2,000萬左右(儘管各國的戰備和動員程度不一),這一數字也許今後在平時再也不可能達到了。
由於戰爭日益複雜,軍隊帶到戰場上去的輜重,以及每人每日的物資消耗量,甚至比軍隊人數增長得更快。這裏僅就與本章有關係最密切的國家——德國舉出幾個數字。1870年,德國的一個軍的野戰麵包房、醫院、工程設備等輜重的大車數僅為30輛,40年後增加了一倍。北德意志聯邦可用於同拿破崙三世作戰的火炮,據說為年,德國的火炮總數已接近8,000門,其中有許多炮要大得多和重得多。
儘管每個軍各種建制武器數量變化很小(如火炮數僅由64門增至88門),但1914年的武器大都是快速發射的,有些是自動的,消耗的彈藥數量較之1870年的武器要大得多。1870年,每個軍每支步槍僅帶200發子彈,分佈於各個攜運環節(士兵攜行、營團大車運行、軍儲備品),但在6個月戰局期間平均每支步槍僅消耗56發。
1914年,每個軍每支步槍所帶彈藥增至280發,但在戰爭的頭幾個星期就全部耗淨。年戰爭中,德軍每門火炮平均僅消耗炮彈199發,但1914年德國陸軍部所儲備的每門火炮1,000餘發炮彈,在戰爭開始後一個半月內,就差不多全部打光。
隨着彈藥的消耗量的增長,又產生了武器本身的補充的問題,這在1914年是一個全新的問題。在年戰爭中,同過去的各個時代一樣,火炮總是預期要用到整個會戰結束。<>通常也確是如此,炮火很難有足夠的威力來徹底摧毀它。炮架可能被打碎,但炮筒幾乎是不可摧毀的。到1914年,這一情況完全變了,炮火很容易就能把整連的火炮迅速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