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掌大唐 第四百五十七章立下軍令狀
更新:05-02 10:09 作者:手撕鱸魚 分類:軍事小說
就在林森他們在安市城下有點愁眉不展的時候,劉仁軌正率領着麾下那支龐大的艦隊,和倭國以及百濟的水軍聯隊在作戰呢。
高句麗的海軍,在南線唐軍進行第一波登陸作戰的時候,就已經被唐軍徹底擊潰了,而那時候百濟和倭國的水軍顯然都還沒有協調好呢。
眼下他們卻是從兩個方向對唐軍進行了夾擊。可惜面對以結構堅固的廣船為主組成的大唐水軍,又有平安號和吉祥號,如意號三艘全硬木製作的大殺器在,百濟和倭國的聯軍戰果了了。
比船堅炮利大唐甩了他們不止一條街,弩炮,床弩,拋石機還有專門配備給戰船的燃燒罐,都是敵人的噩夢。
在大唐的超強武器技術支撐下,往往是敵人那邊的遠程武器還沒來得及發揮威力呢,就已經被大唐的武器洗禮過一遍了。
在燃燒罐或者是超大火箭的作用下,敵軍的所謂戰船,往往在中招之後不久,就化作了碩大的火炬。
讓敵人膽寒的同時還阻礙了敵軍的動作,限制了他們的活動範圍,讓唐軍的各種遠程利器有了更好的發揮空間。
要是比船員的戰鬥素質,先不說敵人有多少能夠堅持到接舷戰的,更別提有多少能在唐軍戰艦的衝撞下倖存下來的,就算是真箇運氣好能跳幫和唐軍近戰了,一陣諸葛弩覆蓋射擊過去,敵人就該成片的倒下了吧。
哪怕是拼刀槍呢,這幫子大唐水軍可都是精銳,就大唐現在這個頓頓飽飯,恨不能每次還能見到葷菜的架勢,那身體素質,比之吃頓飽飯,還只是單純的米飯,都不一定有青菜,就更別說是肉了,就能幸福的跟人吹噓一個月的百濟和倭國人來說,那也壓根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啊。
至於什麼戰略戰術,指揮水平,士氣風貌這些,無一不是唐軍佔盡了優勢。
又沒有所謂的「神風」幫忙,大唐水軍的勝利,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戰鬥雖然激烈,但是對唐軍這邊來說卻絕對和慘烈掛不上邊,因為倒霉的都是敵人啊。
唐軍這邊傷亡都很少能夠見到,大都還是倒霉催的碰上了流矢,或者在碰撞中撞到頭這類的,完全不值一提。
最後,迎接大唐水軍的,自然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
而與之相對的,安市城下的兩路唐軍,之所以遲疑不進,其顧慮也在這裏。
之前唐軍上下已經習慣了每次都以少勝多,而且還是絕對的大勝。
這麼多場戰鬥下來,面對那麼多的敵軍和堅城,被他們殲滅掉的敵軍有生力量,怎麼也要過二十萬了。
而唐軍這邊傷亡是多少呢?死亡的也就是千人出頭!受傷的當然要多一些,但是大部分都不影響繼續戰鬥。
是的,唐軍的戰鬥力就是這麼強悍,傷亡就是這么小。
當然這也虧了現在的唐軍之中,大都配置了戰地醫生這麼個職位,林森帶着手下的護衛們,也經常會參與到對兵士的救治中,這也是他在軍中有那麼大威望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歷史上唐軍在李世民帶領下,取得的戰果也沒比林森他們小多少。
最後即便和安市城死磕了幾十天,撤軍時真正死掉的唐軍,無非也就是接近兩千人而已,斬首卻超過四萬。
要知道歷來戰鬥中,斬首數都是遠遠少於實際的殺傷數量的。
就像幹掉十五萬援軍那一次,斬首也不過就是萬多,可實際上幹掉的敵人卻過了十萬了。
所以李績他們遲遲沒有下定決心,到底如何攻擊安市城,擔心的就是此一戰對己方造成的傷亡會比較大。
要是這一座城就耗掉了和連番大戰一樣多的兵士性命,在兩位元帥看來,大概是很失敗的一件事情。
最後琢磨了好久,還是沒有想到太好的主意,李道宗乾脆提議,讓唐軍這邊修築一座土山,高度超過安市城的城牆。
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窺視城內的部署,從容調動下屬攻城,也能更好的發揮唐軍在遠程裝備方面的優勢。
就算造成的傷害不是毀滅性的,壓的敵人抬不起頭來,對攻城部隊來說也是很大的利好嗎。
林森知道,到了自己展現真正的力量的時候了。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這座土山貌似沒能取得成果,反而讓高句麗守軍給佔了去,給了他們更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