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圖書館 第668章:腦電波感應『帽子』
更新:09-17 22:44 作者:孤膽螞蟻 分類:科幻小說
生物電現象是生命活動最基本特徵,各種生物,小到細菌,大到大象,都有強弱不等生物電活動現象。
電生磁,磁生電,這是物理規則。
電場和磁場同時存在,人的大腦有生物電和電場變化,就必定存在磁場。
用科學儀器,可以探測到大腦磁場的存在,它看起來就像波動一樣,這種波動被我們稱為腦電波。
腦電波是大腦皮層億萬的神經元突觸後的電位總和,它的同步節律的形成與大腦皮層非特異性投射系統活動有關。
腦電波傳感技術早已存在,市場上已經出現一些腦電波控制的玩具。
如腦電波操控無人機等,人腦集中注意力,大腦皮層的活動就會變強,腦電波變強。從而讓頭戴的傳感器感應到大腦磁場活動,從而觸發指令操控無人機,但這只是腦電波的最基礎應用。
陳默要研究的腦電波感應裝置,也是感應腦電波,不同的是,陳默需要結合超級量子計算,模擬計算大腦內部的神經突觸活動以及腦電波的形成,然後讓墨女的『量子大腦』去模擬這種律動,從而模仿大腦的運作。
與大腦神經活動有關係的,還有另一個名詞,就是意識。
在哲學上,『意識』被用來與『物質』對立作為研究對象。
生物學上認為意識是物質的一種高級有序組織形式,它指的是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感知的特徵總和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
實驗研究表明,意識是大腦內部神經活動產生的,需要大腦的一些部位的神經元在足夠時間內有足夠的興奮。
人的大腦是自然界最複雜、最神秘的組織系統。
在嬰兒時期,人的大腦的神經網絡已經完善,但嬰兒除了呼吸、吮吸等特定的神經通道外,其他神經網絡連接的粗細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嬰兒時期,大腦中的神經信號傳導是無效的,沒有記憶,意識混沌。
如嬰兒對顏色的分辨,他的眼睛結構與成年人一樣,但大腦神經網絡中,關於顏色、形狀等相關的神經通道並未形成,所以單獨看一件東西,嬰兒很難形成有效意識,但經過教育,形成條件反射,可以讓嬰兒大腦生長。
意識的運作機制與計算機程序類似,可人工智能卻永遠無法達到人類的高度。因為人工智能並不具備自我意識,從而不可能有獨立的思考活動,替代人類的智慧和創造力。
但『量子大腦』可以模擬這種『自我意識』,通過恐怖的計算能力,量子能模擬任何物質存在的高級有序組織形式。
嬰兒的意識類似混沌狀態,墨女現在的『量子大腦』活動,也是無序的混沌狀態,1000多個量子之間,現在沒有形成有序的組織形式。
兩者的區別在於,嬰兒可以通過連接大腦的完整的神經系統來溝通外界,形成真確感知,刺激大腦成長,慢慢通過學習形成成熟有效的意識。而墨女的『量子大腦』,接收的只是沒有溫度色彩的數據,並不是真切現實的『感知』。
陳默需要利用神經意識系統技術和腦電波感應裝置,作為連接人體意識和『量子大腦』之間的橋樑,打通『量子大腦』與真實之間的感應通道,讓『量子大腦』模擬『意識』的高級有序形式狀態,創造屬於墨女的『量子意識』。
這是從無到有創造一個『靈魂』,或許也是哲學與量子之間的另一個爭論話題。
實驗室的實驗台上。
陳默小心地將一頂粉紅色的帽子拿在手中打量,在實驗台上,還有另一頂一模一樣的粉紅色帽子備用。
像針織帽,卻不是,這是具有特殊磁場感應的材料製作的帽子。
裏面集成了腦電波感應裝置,集成一萬多個微型腦電波感應器,以及神經意識系統,還裝有一個計算量足夠的量子晶片,量子晶片通過傳感器,與墨女的『量子大腦』連接,所有神經意識系統模擬的大腦活動,會形成量子跳動的有序組合,傳到墨女的『量子大腦』上。
鑲嵌在帽子內的三片小型超電容電池片,能提供帽子持續工作36小時。
航天中心基地第二期擴建已經開始,在這一塊上,已經不同他去擔心和關注太多。
所以在工程開始後,陳默就將注意力放在腦電波感應裝置和神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