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281 前後中郎四英俊(上)
卻是周瑜怎麼會在荀貞這裏,而且和戲志才等人同坐,儘管其坐席較為靠後,可好像也是成為了荀貞府中的一吏?他現在確實是已為荀貞所辟。
而他之所以為荀貞所辟,是因他主動向荀貞上書。
孫策從平輿來到許縣,與荀貞相見那天,周瑜在燈下奮筆疾書所寫的,便是給荀貞的上書。
則又說了,此前荀貞曾有派人去招周瑜,雖然頭次沒找到他,可後來是找到他了的,但周瑜那時不是不肯應召麼?這會兒怎麼又主動來投?
要說緣由的話,是幾方面的原因合在一起,促使成的。
一則,那時荀貞的地位和現下顯然是不能相比,那時荀貞只佔了徐州等地,充其量是海內割據之一,整個天下的大勢還不明朗,周瑜與荀貞又素不相識,故當時他就沒有應荀貞之召。
現在則不然,不然之其一,是地盤和大義。
地盤上看,荀貞不僅現已佔據三州之地,加上孫策的豫州,實際上已是四州,明眼人都能看出,豫州早晚是荀貞的地盤,荀貞是潁川人,其家是潁川的有名士族,不管孫策願不願意,他在豫州的影響力遲早會,或言之,其實已經是超過孫策,除此以外,荀貞的觸角且已伸到河南尹、弘農郡,可謂天下膏腴,荀貞已佔五六分之多,並且佈局下來的戰略環境很好。
大義上看,勤王一戰,海內動之,劉協和朝廷被荀貞遷到了許縣,他今為朝中執政,若論大義,四方諸侯,方下已無人可比,哪怕袁紹之徒,也不如之。
地盤和大義結合,荀貞只要不昏頭,他輔佐漢室、再造江山的前景已是較為明顯。
如果說地盤、大義是硬件的話,荀貞這邊的軟件也挺不錯。
不然之其二,便是荀貞這邊的軟件。
一個來說,荀貞帳下文武,謀士雲集,多才能之士;戰將如雨,驍悍之徒甚眾。
再一個,也是較為重要的,儘管得荀貞重用的多豫州、徐州人,或其鄉人、故交,或他最先得到的徐州這塊地盤的士人,這一點和袁紹那邊有點相像,然荀貞與袁紹的為人作風不同,他推心置腹、從善如流,其帳下不同籍貫的士人們間也不像袁紹那邊彼此敵對,大致能做到齊心協力。
還有不然之其三,這其三,是一個人,是周瑜的再從父周忠。
周瑜因其一、其二這兩個緣由,乃改變前意,起了投附荀貞的念頭,抱着此念,周瑜和來朝中參加明年正旦大朝會的本郡郡丞來到了許縣,到至許縣,他首先即去拜謁了他的再從父周忠。
士族有兩大類,一類是地方士族,一類是「中央士族」。地方士族者,有名於州郡、郡縣而已;「中央士族」者,則是累世公卿,影響力已達朝中,天下知名。
廬江周氏是揚州為數不多的「中央士族」之一。
周瑜的從祖周景,也就是周忠的父親,曾為朝中太尉;李傕、郭汜亂長安時,周忠亦曾代皇甫嵩被拜太尉,錄尚書事。比不上袁氏、楊氏的四世三公,周家也是兩代公卿了。
周忠與周瑜好幾年沒有見面了。
見面後,叔侄兩人敘些家事,周瑜又追憶了一番為董卓所害的周忠的幾個兒子,安慰了一下周忠的喪子之痛,儘管周氏其族之興起,系因周瑜之高祖、周忠之曾祖周榮「明經」,乃得司徒袁安辟用、抬舉之故,並周氏子孫也確實沒有把經學丟掉,堪稱世代書香,但處廬江這等民風剽悍,猶存吳越遺風的所在,廬江周氏卻同時也是揚州豪強,家訾奢富,徒附數千,周忠的長子周暉,曾任洛陽令,後棄官歸家,他與他的兄弟們俱好賓客,畜養了成群結隊的劍客、輕俠,雄於江淮間,出入從車常百餘乘,靈帝崩後,聞洛陽不安,周暉兄弟於是引眾來候周忠,為董卓聞之,董卓惡之,遂使兵將周暉兄弟等劫殺。
隨後,兩人說到了朝中事。
言及荀貞,周忠對荀貞頗是讚賞,詳細地向周瑜說了他所知的一些荀貞事跡。
比如荀貞勤王途中「親自率兵,翻山越嶺,奇襲弘農縣」、「以堂堂之師,大敗李傕、郭汜於鴻門亭」的歷戰;又比如荀貞到了長安、及迎劉協和朝廷到許縣以後,表現出來的「禮重諸公」的謙退作風和對劉協的「忠心」表現;又比如荀貞堅定推行在許縣屯田的長遠眼光。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