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
次日一早,明軍北征大軍將士、壯丁近三十萬人(實數)開拔。此起彼伏的號角聲中,羊河與清水河之間的遼闊大地上、行進的人馬仿佛一片人海。
紅彤彤的朝陽懸在天邊,大地上卻灑着黃|色的陽光。斜照的陽光下面,萬物的顏色飽和度很大,將士們身上都仿佛籠罩上了一層橙黃的顏料。
無數的頭盔涌動,放眼望去很多寬檐鐵盔,與北邊的邊軍不太一樣。因為過半的人馬是從京師調集的軍隊,南方多雨,頭盔都是寬檐。
馬蹄聲、與宏大的腳步聲混在一起,天地間響徹着一片渾厚的「隆隆」噪音。
「咻!」空中傳來一聲高亢的鷹鳴。
朱高煦手裏拿着韁繩,聞聲抬頭看着高遠的藍色天空,便看見了一隻盤旋在天上的鷹。
這種鷹叫海東青,遼東出產,據說能夠偵查敵情;遼東官員在奏章里吹噓,號稱海東青訓練之後、甚至分得清敵我不同的旗幟。不過之前訓鷹人表演的時候,朱高煦發現其可靠度比較低,聊勝於無罷了。
只有熟悉海東青的訓鷹人,才看得懂、聽得懂海東青的「語言」。朱高煦是完全不懂的,不過他可以斷定,隘口關(張家口)以南不可能有敵情;所以他猜測,剛才那聲鷹鳴並非敵情預警。
或許海東青在上空、俯瞰到大地上浩蕩的人馬,被場面震驚了,發出的一聲驚嘆罷?
除了海東青這種玩意,朱高煦此次北征還做了別的準備。指南針、羅盤等自然不提……還包括有從海軍艦隊調來的技術官吏,他們能用牽星板、九星圖等工具進行位置定位,這些都是海航的時候用到的東西。
那些東西朱高煦看了很久、愣是沒完全搞明白;但是他清楚是幹甚麼用的。大致就是幾種粗糙的經緯定位手段,以京師為中心、確定當時位置與京師的大概距離和方向;然後利用地圖,算出所在的地方區域。
除此之外,隨軍有不少蒙|古人,他們是天然的嚮導。
大明之前的朝代、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至整個洪武年間,明軍多次與蒙古人大戰;在歷次戰|爭中,明軍俘虜了大量蒙|古人。最多的一次,捕魚兒海之役、明軍一次便抓獲了近十萬蒙|古人!
甚至在「靖難之役」時期,朱高煦麾下一個部將叫雞兒的,便是蒙古人。這回也在軍中。
因此明軍要找認路的蒙古人,已是非常容易……
朱高煦張望了一番周圍的行軍景象,尋思着:這次北征,應該不會迷路,也幾乎沒有覆滅的危險。
畢竟現在的蒙古,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時期了。他們不僅四分五裂,而且以當前的人口和兵力,恐怕對付實名造冊二十五萬規模的大軍、幾乎毫無辦法。
且此時的明軍軍隊,並非王朝末年時的烏合之眾,據有相當的戰力!即便是讓蒙古軍佔據一切地利圍攻,也不太可能啃得下來如此龐大的軍隊。
於是他認定:這次出征,能不能抓得住韃靼軍隊,才是最大的問題!
身披重甲的朱高煦十分敏捷,一下子便踩到馬鐙上翻身上馬。他提着韁繩,回顧左右道:「不管怎樣,此番咱們定要找到一股韃靼人,將其殲|滅,以震懾北方!」
諸將紛紛拜道:「臣等謹遵聖旨!」
近三十萬人,有各種武鋼車、騾車、驢車、馬車、獨輪車,攜帶着火|炮彈藥、大批糧秣輜重。不過隘口關以南這片地方,平坦開闊,大軍得以擺開行軍,仍然保持着日行軍四十多里的速度。軍隊當天下午便通過了隘口關。
隘口關的正北面是大山,人馬遂走西北方向、從山勢較平緩的地區繞行,只消一天之後便能到興和守御千戶所(張北縣)了。從這裏開始,明軍將很快進入蒙古部落活動的地區。
興和所,現在是明軍佔領,那裏有一個千戶所軍鎮。但在洪武年間,此地有過反覆爭奪;去年底那個千戶所也沒起到抵禦蒙古騎兵的作用……
隘口關西北、至興和守御千戶所之間,有一段大路經過一道山谷地。兩邊的山不高、但很大,山上長滿了荒草和樹木,周圍的人煙也不多。不過那山腳下,到處都能看到墳地,還有一些腐朽的木碑!
路過的無數將士紛紛側目,觀看着那些重疊的墳墓。
朱高煦漸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