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劍客 第一百二十三章 《逍遙訣》
更新:10-16 14:39 作者:熊貓老爸 分類:仙俠小說
現在除了要購之物外,求敗手頭現有的之物,全部一性次配齊給各個相應管事和作坊。
目前來看,只差靈牧場小小世界分場和靈酒坊小小世界分坊的東西,其他的部門都齊了。
他也給出了時間表,相關負責人都很開心。
晚宴結束時,求敗便和眾人道別,讓劍大他們安排人手收拾、清場,自己和兩位妻子先回到塔樓。
為了抓緊時間修煉,求敗沒和兩位妻子過多的纏綿,把她們送入各自的房間,便關門,開始研究力三所推薦的《逍遙訣》。
《逍遙訣》,除了《序談》(《秋水》篇)之外,分為《逍遙遊》篇、《齊物論》篇、《養生主》、《德充符》篇、《大宗師》五個篇章,並附有一套修煉的口訣和功法。
《逍遙訣》,原為上古修真巨擎莊周所著,後人加以整理而成,是《莊子》之精髓。據傳,莊周曾隱居南華山,朝廷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空前絕後,曠古絕今。
莊周,字子休,為上古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修真末法時代前著名的名師、文學家和修士,創立了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世人皆稱其為「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雖然沒建立自己的門派,卻到處交流、講課和授學。他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他「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周之語看似夸言萬里,想像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於史料議理。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莊周最早提出了「天與人一也」之天人合一命題。
《莊子》與其他四部經典之作,成為大唐國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是古代先聖修身明德、體道悟道、修真求仙、天人合一後的智慧結晶。
「莊子?莊周?小莊?小周?莊莊?怎麼感覺這個人有點熟悉,好像我在哪裏見過這個人似的。不過,到底是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我忘記了。不過,《逍遙訣》這個名字不錯,我感覺這個觀點不錯。」
撫摸着封面《逍遙訣》和「莊子」的名字,求敗似乎記起了某些東西。
《秋水》篇是《逍遙訣》中的序言,主要是討論修真者應怎樣去認識外物,及天與地之大,作為修真者的入門指引。
全篇通過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這個長長的對話根據所問所答的內容,又可分成七個片斷。第三個片斷,進一步說明認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論」,「意」不能「察」。第五個片斷「夫固將自化」,從「萬物一齊」、「道無終始」的觀點出發,指出人們認知外物必將無所作為,只能等待它們的「自化」。第六個片斷「反要而語極」,透過為什麼要看重「道」的談話,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曉事理,就能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第七個片斷「是謂反其真」,即河神與海神談話的最後一部分,提出了返歸本真的主張,即不以人為毀滅天然,把「自化」的觀點又推進了一步。
在《秋水》篇中,河神問道:「什麼是天然?什麼又是人為?」海神回答道:「牛馬生就四隻腳,這就叫天然;用馬絡套住馬頭,用牛鼻綰穿過牛鼻,這就叫人為。所以說,不要用人為去毀滅天然,不要用有意的作為去毀滅自然的稟性,不要為獲取虛名而不遺餘力。謹慎地持守自然的稟性而不喪失,這就叫返歸本真。」
「嗯,不錯!看來這位莊周確實有點意思,《秋水》篇強調了認識事物的複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指出了認知之不易和準確判斷的困難。但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係,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觀點雖然有些消極,但是境界上就應該是這樣做的。」
看了《序言》(《秋水》篇)之後,求敗略略地點評了一下,便繼續翻閱。
《逍遙遊》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強調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
「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