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1981 第495章拆分,合併
「紅星廠下轄的三二五廠、歌星廠,全部進行合併重組,三二五廠也要搬過來,全部集中在紅星工業園裏,方便以後的管理和生產。原紅星防務公司下轄的特種煉鋼廠獨立出來,搬遷到南海島,往綜合型鋼鐵廠的方向發展,主要還是各類軍用鋼材的研製生產。」
李路翻了翻筆記本,拿起鋼筆在「鋼鐵廠」的後面標註上幾個字「龍城鋼鐵廠」。與龍城鋼鐵廠合作,他是早有想法了的。方圓一千公里之內,只有龍城鋼鐵廠符合他的要求。
「紅星廠和紅星防務公司的整合工作是頭等大事,紅星工業公司這個企業聯合體,就是以紅星地面防務公司為核心,是根本。我再強調一句,必須要不折不扣地嚴格的按照計劃落實下去。」
李路點了一根煙抽起來,道,「成立隸屬紅星工業公司的研究院,原屬紅星廠的材料研究所、航發研究所、動力研究所劃入紅星研究院。原屬於歌星廠的斯貝發動機國產化項目小組,y10工程項目研究團隊,也併入紅星研究院。紅星地面防務公司只保留亞洲虎坦克研究團隊,以此為基礎建設地面裝備研究所。」
慢慢的有點意思了——所有重要的研究機構全部放在紅星工業公司裏面,這等於是牢牢控制住了研發這個關節。李路一直給予研究機構極大的權力和極好的待遇,技術人員的地位幾乎與工人一致,這就給了許多人形成一種印象,紅星系裏搞技術的最值錢。
李路這是打算把技術研發全部收回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聽到這裏,姚太航、馬金濤等技術負責人是喜形於色的。紅星工業公司就是總部公司,成立研究院就是升級,劃歸總部公司直接管理意味着地位得到了提高。帶來的就是更多的研究經費,這些始終是他們最關心的。對紅星的科研人員乃至全國的科研人員來說,最缺的是經費和時間,一定程度上更多的時間能追回更多的時間。把研究機構列為第一位,這更是一種高度的地位的承認。
抽了兩口煙,李路繼續說道,「紅星地面防務公司下設兩大事業部,分別是汽車事業部和拖拉機事業部,汽車和拖拉機的業務不獨立,也歸屬紅星地面防務公司。對外稱紅星汽車以及紅星拖拉機。關於這兩個事業部的具體規劃,後面要專門開會討論研究。」
到了這裏,就基本把老紅星廠給拆分完畢了,有拆分有合併。合併了紅星防務公司,拆分了其他與軍工生產關係不大的部分。紅星防務公司那邊也不是全部的合併,比如特種煉鋼廠就獨立出去了。
李路說道,「精密機械進出口、進出口貿易等等這些方面,全部轉移到紅星工業公司,紅星地面防務公司不再獨立從事進出口活動。總的來說,紅星系的企業公司,所有的進出口活動全部經過紅星工業公司來進行。」
把技術研發力量和進出口貿易大權收回來,基本就算是掌握住了最關鍵的兩點。作為總部公司一樣存在着的紅星工業公司,存在的意義等同於部隊的聯合指揮中心,是腦神經中樞,掌握着最高最關鍵的權力。
他磕了磕煙灰,指了指坐在角落那裏的一名不修邊幅的男子,給大家介紹道,「這位是葉斌通同志,是雷達通信專家。」
葉斌通有些拘束地站起來略顯靦腆地打招呼,聲音不太大,很不自然。這樣的大場面他是少見的,尤其是聽了李路的計劃安排之後,就更感到新單位的龐大。
他總算是來到了陸港。
李路不露面的大半個月裏是沒有閒着的,通過電話電報的往來,總算是說服了葉斌通。讓這位日後一個人就能扛起我國軍用雷達領域的超級大牛心甘情願地加入了紅星。
「過去一段時間,我感受最深的是通信的極其不方便。為此不得不耗費巨資請國外的通信公司裝上了區域通話系統,也就是大家現在用的對講機。但是依然存在着許多不便利。」
李路沉聲說道,「鑑於通信系統的重要性,無論是單獨的還是搭載在各式主戰裝備上面的,都是繞不過去的一關,我決定成立雷達通信研究所,由葉斌通同志負責籌建,同時在紅星工業公司框架內成立通信事業部,負責通信這一塊的業務。」
雷達和通信應該區分開來,這兩個領域的任何一個都包括了大量的專業技術。不過起步之初,合在一起能起到充分利用資源的目的。況且雷達和通信是從來不分家的,搞雷達的首先就得學會通信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