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1981 第118章 搬一個電視機廠回來
三樓余嘉豪的辦公室里,他攤開了一張省交通圖,疑惑的看向李路。
從籃球場那裏轉移到辦公室里,是因為李路需要在地圖上給余嘉豪指出電視機廠的位置。余嘉豪不相信珠三角有他不知道的電視機廠。
很多人以為,華夏的電視機研製技術一直落後於島國,其實並非如此。
在六十年代,通過引進蘇聯元器件,國內就已經能夠生產出十四寸的彩電,當時的技術水平,與島國基本上是一致的。
失去的那十年,電視機行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衝擊,由此腳步緩慢下來,但前幾年,國內已經開始引進電視機生產線。據李路所知,國內引進的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很快就能投產。
但是,他的目標並非那些熟知的大廠,而是一家依然處於家庭作坊階段的小電子廠。
他的手指直接在惠陽地區劃了一個圈,對余嘉豪說,「這裏,一家生產錄音磁帶的電子廠,把他們搬過來。」
「磁帶廠?要那東西幹什麼?老李,我們是有長期合作的磁帶廠的,作為錄音機的配套產品銷售。」余嘉豪提醒了了李路一句。
奮遠的事情多而雜,他不確定李路是否記得此事。
有人賣錄音機就肯定需要磁帶,於是,奮遠公司和磁帶廠建立了長期供貨關係,作為錄音機配套產品進行銷售,逐漸的發展成了獨立售賣的商品,利潤也是可觀的。
電視機是這個年代家庭富裕的標記,那麼錄音機就是次富裕家庭的必備品。沒有映像,就得有聲音,這個家才有那麼一些生活的味道。年輕人對錄音機的渴望更是超乎一般想像,磁帶,猶如十年後的唱片,也是三十年後多如牛毛的演唱會。
人們精神方面的需求會隨着經濟發展日益發生改變。農村電影放映隊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時,當手裏有了錢,就會想着去買台電視機放在家裏,想看就看想看什麼就看什麼。
李路對余嘉豪說,「我知道。惠陽地區這個電子廠主要生產磁帶,但是他們有研製電視機的能力。既然陸港地區的電視機市場供不應求,乾脆就直接建個電視機廠。這就是讓你不要忙着考慮海運的事情的原因。」
「建電視機廠啊!」余嘉豪張大了嘴巴,吃驚是不小的。
李路肯定的點了點頭。
前世搞一個案子的時候,連帶着翻出了一個商業間諜案,境外電子公司刺探國內某知名家電企業高尖技術,當時他有詳細了解過受害企業的情況,因此清楚的記得,那家國內知名家電企業大概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嚴重的經營危機,他們的電視機研發工作遭到了資金短缺的困難。
這個時候是出手的最好時機。
余嘉豪猶豫着,「你說的磁帶廠,怕是當地政府所屬的企業吧?他們能賣給咱們嗎?」
非國營的企業工廠,是屈指可數的。現在哪個工廠沒點背景,不是軍工企業就是國營企業,再不濟也是鄉鎮集體企業。
像李路這樣膽大包天的直接就私營,還搞這麼大,鳳毛麟角。
李路道,「行不行也得試試,廠子不賣,人呢,把他們的技術工人都請過來,人在哪廠子就在哪。」
「這個難度也很多,國營企業啊。」余嘉豪並不抱多大的希望,他說,「不過我同意建立電視機廠這個想法。電視機的生產沒有什麼難以克服的技術難度,而且,紅星進出口公司不是和一家島國貿易公司有合作嗎,通過他們的途徑想想辦法買條彩電生產線回來,那咱們可就……」
說着他就眼冒金光起來。
李路擺手打斷他,「老余老余,冷靜一下子。你先把廠子搞到手吧,其他的後面再談。把錢帶夠了,不要怕花錢,再多的錢都是值的。」
看見余嘉豪有猶豫的神情,李路補充說,「我先提一百萬好了,其他的你都帶過去,有備無患,還是按照咱們之前商定的來。」
「那你買地的事……」余嘉豪鬆了口氣,問。
李路提走二百萬,買電視機廠的錢可都要他自己出了,他當然是有顧慮的——誰能保證買回來的那個磁帶廠就一定能生產出電視機並且能賺錢,哪怕惠陽地區政府願意賣。
李路說,「買地的事不急,濱海區總不會讓我一兩個月付清全部款項吧。再說了,一百萬的預算,我感覺應該是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