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1.69 義立而王
更新:09-13 10:34 作者:薰香如風 分類:玄幻小說
二位國相奉王命,會審右國令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刻轟動薊國朝野。
右國令勞苦功高,何罪之有?
再說,國令深居簡出,淡泊名利。醉心機關造詣,所食高俸,多接濟附近百姓,幫襯將作館良工。如此大賢,求之而不可得。我主乃當世明主,少稱麒麟,焉能忍心加害。
聞比二千石及以上,方有資格列席。薊國百姓官吏,紛紛請託,網開一面。諸如王傅、國相、將校、令尹,高官府前,訪客摩肩接踵,連成長龍。皆是為右國令說情。
所謂「民心向背」。墨門子弟見狀,紛紛淚如雨下。劉備登臨正殿頂樓觀天閣。舉目四望,更是心潮起伏。
陪在一旁的邪馬台妃,大秦聖祭,各式女仙,竊竊私語,欲言又止。
劉備焉能無覺,這便言道:「有話直說。」
麻姑進言:「敢問夫君,右國令錯在何處?」
「卑不謀尊,疏不間親。」劉備一語中的。
「明知昏君無道,民不聊生。也不能反抗嗎?」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當世麻姑,雖經大秦聖祭黑暗驅魔,薊王親力親為,重塑人格。對薊王忠貞不二,卻也耿烈如火,嫉惡如仇,快人快語,敢作敢當。
「非也。」劉備搖頭:「然民不聊生,可又全是君之過。彼時,先帝在銷金窟設宴,與我言道:天下十分,漢室三分,豪強七分。百姓無立錐之地。天子雖富有四海,卻別無寸土。唯有賣官鬻爵,貼補己用。此語雖多偏頗,卻並非全無道理。後先帝欲借黃巾逆亂,殺盡豪強,好重新宰賣天下。兵禍一發而不可收拾。乃至天下大亂,群盜蜂起。待平息暴亂,竟減口三千萬。本以為,國難當頭,同舟共濟。豈料各地豪強,多行不義,趁人之危。多少齊民走投無路,質賣為奴。為豪強豢養。隴右一地,便有五十萬口。試想,天下十三州,又有多少百姓,被豪強隱匿。上行而下效。陛下無道,天下皆無道。」
邪馬台妃那美,心領神會:「夫君可是擔心『上行下效』。」
「然也。」劉備嘆道:「右國令所行之事,若聽之任之,亦或是默而許之。便開先例。凡有忠臣志士,皆懷揣此念。不告而謀,為主公篡奪天下。為禍之烈,與太平妖道,黃巾蛾賊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麻姑也懂了:「夫君是憂『不告而謀』。」
「不告而取,謂之竊。」那美言道:「竊鈎者誅,竊國者侯。夫君其實是憂心,諸侯開竊國之先例。」
「唉……野火一旦點燃,終將燎原。」劉備一聲嘆息,遂吐露心機:「荀子曰:國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宋獻是也。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麻姑似亦有所獲。何為義立而王?再借荀彧一言蔽之:昔晉文公納周襄王,而諸侯服從;漢高祖為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劉備最後言道:「皇朝更迭,在為夫看來,不過是殺丁減口,輪流坐莊。與百姓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聞少時,夫君恩師曾諄諄教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短短數字,其中有多少血腥險惡,慘絕人寰。江山社稷若被人以鹿相逐之。天下萬民,豈不都成了飛禽走獸,被胡亂殺之果腹。」那美柔聲道:「夫君之心,妾等已盡知。」
稍後,將作館,琉璃暖閣。
便有漢水神女延娟、延娛姐妹,飛鴿傳書,送達張甯之手。
取下細竹筒,查看封泥。確認無誤,遂將密信取出,呈給右國令當面。
右國令展開細讀,表情終是紓解。
「如何?」張甯問道。
「不出所料。」右國令將密信遞於女兒。
「小弟表裏如一,阿父當可安心。」張甯言道。
「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右國令似還不放心:「立義須有仁心。仁義兩全,方是明主。且看如何收場。」
「阿父沉疴纏身,何不頤養天年。為何不惜以身試君,犯人臣大忌。」張甯問道。
「人活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