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明 第三百六十三章:錦州解圍戰(上)
更新:12-06 12:48 作者:崛起的石頭 分類:軍事小說
當天夜裏,錦州內城中,無數的遼東軍士卒手持火把匯聚在東南角落的魁星樓下,一身鐵甲鐵盔的祖大壽正站在城樓上,望着這些衣衫襤褸但眼神卻依舊堅定的將士。
不知為什麼,他默默看了一眼京師的方向,緊跟着自嘲的笑了笑,接過身側祖克勇遞來的火把,這才開口說道:
「今日,本將要告訴你們一個消息,出關援救的洪督師已經戰敗,現在與我們一樣被韃子圍困,在松山城內進出不得,現在就只能靠我們自己了。」
可以料想,這個消息傳到遼東軍中將會引起怎樣的轟動,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紙是包不住火的,祖大壽也是想了很久才決定下來。
這個決定大部分都來自於崇禎二年困守大凌河城那次戰鬥,那時候城內本就沒有多少軍械糧草,城池都只建了一半,清軍圍了幾個月就已經到了殺人為食的地步。
這些將士同樣都是人,眼下都到了這種境地,雖說還沒有到最危急的時候,但祖大壽同樣知道,要是一直這麼下去,那種「殺人為食」的修羅慘狀還要在錦州城內上演。
他擺擺手制止了遼東軍將士互相談論,鎮靜的說道:
「你們,要是想出去投靠韃子的,就脫下身上的遼東軍盔甲,放下刀槍,我絕不攔着!」
說完的時候,祖大壽連動都沒動,眼神仍舊毫無波瀾。
聽到這話,剛剛掀起軒然大波的兵將們立刻又是在議論紛紛,的確有一些人動了心,不過就算膽子最大的人也不敢這個時候貿然走出去。
說來也是,洪承疇在負責圍剿中原流寇的時候素有威名,參與俘殺高迎祥,眼下作為冀遼督師,就算不是大部分兵將心目中理想人選,但最起碼資格是夠了。
據說洪承疇帶着八鎮總兵,加上其餘各鎮兵馬不斷集結,軍馬要有十三萬,這可是自打薩爾徐之戰後朝廷集結大軍數量最多的一次。
可就是這樣一支天下人寄予厚望的大軍,居然被皇太極擊敗在松山,說是將帥潰逃,馬步爭馳,讓天下震驚的時候也覺得大勢不再那麼明朗。
身為錦州守將,征遼前鋒將軍,祖大壽清楚地知道,眼下的確到了內外交困的境地,甚至比崇禎二年的大凌河那次還要危難,不投降,唯有死路一條。
說起投降這件事,祖大壽心中十分不屑。
因為不管怎麼說,祖氏能有如今的成就與明廷萌蔭不無關聯,祖氏四代儘是總兵、副總兵級別的大將,一生都在為大明徵戰。
反過來說,明廷對祖氏滿門也謂仁至義盡,幾乎人人都獲封官職。
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游擊的各級軍官,分駐寧遠、錦州諸城。
而且為了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勳,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功德牌坊,題名「四世鎮遼」,當可謂滿門殊榮。
如果追溯的話,祖氏一門崛起甚至要到遼東總兵李成梁的時候。
祖大壽的父親祖承訓是萬曆年間抗倭援朝戰爭的援剿總兵官,他的爺爺祖仁,更是名將李成梁的部將,追隨李成梁東征西討,官至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實打實的將門豪族之後。
在祖大壽的心中,滿清不過是鳩佔鵲巢的蠻荒部落,明廷乃是正朔,一代將門之後,怎麼會屈居蠻夷之下。
其實要說是死,很多在場的遼東軍士卒都不。
戰死沙場那也算是為國盡忠的忠義之士,要是能帶走兩個韃子的性命倒還賺了,可很多人怕自己在城內就這麼等着,最後落個被凍死、餓死,或是染上瘟疫疾病的死法。
下面的一名遼東軍千總踏出一步,所有人立刻朝他看過去,以為此人就要出城投敵,卻見這名千總低頭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大明盔甲,跪在地上哽咽着喊道:
「將軍,我們生是遼東軍的人,即便今後死了,一樣要依舊繼續守衛遼東!」
這話說完,祖大壽猛然想起一個人,仰天嘆息起來,是啊,要是那個人還在的話,眼下遼東的局面何至於到如今的地步。
想當年,孫承宗任冀遼督師,招募、組建遼東軍關寧鐵騎,果斷提拔起一批敢戰不畏死的軍官,將關寧錦防線打造的如同鐵桶一般。
正是由於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