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呂布傳 122 天下多少事.關中急報
皇甫嵩身為武人,又出身西涼,說話間毫無拖泥帶水,對張濟道:「天下不靖,朝堂動盪,以致朝廷暗弱,百姓遭殃,將軍宅心仁厚,何不棄暗投明,與嵩一起,共謀匡扶漢室之大業?」
張濟則苦笑連連,搖頭嘆道:「老將軍之言,濟拜謝,只是濟既已蒙聖上厚恩,豈敢再作他想。如今關中有老將軍坐鎮,濟也就只有轉投他處才是,請了!」
說完這句,張濟施禮畢,撥馬便走,竟是不再給皇甫嵩說話的機會。
良久之後,閻行策馬緩步上前,來到皇甫嵩身旁,看着張濟在那裏整軍回營,甚是不解地問道:「老將軍,為何不留下張濟及其大軍?」
皇甫嵩長嘆一口氣,顯得有些意興闌珊,道:「張濟,為人寬厚,唉,讓他去吧!」
閻行默然,雖認可皇甫嵩對張濟的評語,也認為張濟為人委實有些太過寬厚,可心裏卻不覺得,張濟為人寬厚,與放過眼前如此大好的戰機,會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不過雖然有些不解,可他還是識趣地不再追問。
回到大營,張濟一邊嚴令兵卒戒備,同時令大軍明日一早拔營。至於率大軍去往那裏,張濟與侄子張繡昨夜還是商議了個結果出來。
如今,關中已是無他們的立足之地,東返洛陽,投奔李傕,郭汜等人,也並非張濟所願,因而最後的選擇,其實只有北上投奔并州牧呂布,和南下投奔荊州牧劉表兩條路而已。
張繡心屬北上,可張濟卻不這麼認為。
并州牧呂布武勇蓋世,出兵南下助戰時,仍舊留有重兵把守并州老巢。僅此一事,即可看出,呂布對并州的掌控,比馬騰和韓遂對涼州的掌控。比張濟自己對關中的掌控,要更為牢固些。
可是,張濟總覺得,與荊州牧劉表比起來。并州牧呂布的殺伐太過重了些,而更重要的是,荊州比起并州來,可供叔侄二人施展的餘地,要更大些。
因而最終。張濟做出的決斷,是自武關南下,率軍投奔荊州牧劉表。
一夜無話,韓遂和馬騰已連夜率軍敗退西涼,餘下的張濟部,李肅部,還有郭濤部,都嚴加戒備,這個時候,皇甫嵩雖然已大敗韓遂和馬騰部。卻無法再挾連勝之餘威,向張濟、李肅和郭濤部發起強攻,正是因為皇甫嵩已明白,只要他穩穩守住長安,張濟就斷然不會再留在長安附近。
而張濟一旦率部離去,李肅部和郭濤部當日也就無所作為,除了退兵,並無他法。
既然如此,長安戰局已定,又何必要多此一舉。白白折損兵卒性命,連夜發動強攻?
次日一早,張濟率部拔營,離開長安。徑直南下藍田,目的地一看就知道是武關。至此,經此一戰,韓遂和馬騰敗退西涼,張濟率部避走武關,能與老將皇甫嵩抗衡的。就只有衛將軍李肅和河東太守郭濤所率一路兵馬。
而實際上,在探知張濟並未率軍與皇甫嵩死戰,而是徑自率軍離開時,衛將軍李肅就和河東太守郭濤下定了決心,退兵!
他們的行動甚是迅捷,當天即拔營啟程,皇甫嵩並未率軍追擊,只是遣斥候尾隨張濟和李肅大軍之後,掌握他們的行蹤。直到尾隨李肅和郭濤部至風陵渡,才放下心來。
長安到洛陽,相距千里,衛將軍李肅在遣軍拔營之前,就已遣人飛馬急報洛陽。
八月十三,隨着中秋佳節的日漸臨近,天上的月亮,已變得圓潤起來,亥時剛過,月光的清輝照耀下,數騎自西疾奔而來,急促的馬蹄聲,在靜夜之中,顯得格外響亮。
城東的并州軍大營,此時也安靜下來,除了各處站崗的兵卒,以及時不時穿梭往來的巡邏隊,再沒有其他人影。
秋風不緊不慢地吹着,已帶着些許清冷,主帥呂布的寢帳外,一圈站着十來名親兵,都在宋憲的嚴令下,離寢帳足有三十來步遠,即使再怎麼豎起耳朵細聽,也只能聽到寢帳內偶爾傳來的一些細微聲響。
寢帳內,其實此時溫暖如春,更是春色無限。
正所謂被翻紅浪,歡娛過後,沉寂片刻,緊接着又是歡娛,直至貂嬋一再攀上極.樂巔峰,帳中才安靜下來。
床.榻上,二人就這麼相擁在一起,今夜的酣暢淋漓處,比起此前來,猶如百尺竿頭,更進了一步,那種極度的滿足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極度的充實,滿溢的幸福,以及極度的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