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王侯 第五七八章局面
天入七月,盛夏時節。京城的天氣愈發熱的嚇人。每天早上太陽一露面便火辣辣灼燒着整個城市裏的一切,讓所有京城的百姓們都苦不堪言。
炎熱還不是最讓人恐慌的,讓京城百姓們覺得有些慌亂的是,城中的汴河、金水河、蔡河、五丈河等幾條大河的水位在一天天的往下落。灼熱的天氣每天都將大量的河水蒸發上天,隨着河水水位的下落,原本川流不息在河道上的高大樓船和三桅大船也都不見了蹤跡。剩下的都是一些中小型船隻在滾燙的河水上緩緩而行。時不時還會傳來擱淺的消息。
河水下降,京城中的井水水位也迅速下降。位於城北貧民區已經出現了水井幹涸的情況。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推着小車裝着水桶來內城取水。為了此事,城中鬥毆吵鬧的治安事件層出不窮,還出了十幾條人命。
不僅京城如此,從四月末到七月初,近三個月的時間,整個大周北地京畿地區連一滴雨水也沒落下。河流乾涸,魚蝦大片的死亡,京城之外的大片土地乾裂如龜甲,風一起到處煙塵飛揚,宛如一片荒漠之地。京城汴梁所在的地方原本是豫中平原上最為肥沃之地。因為有幾大水系匯集,故而大片的平疇也是一個巨大的糧倉,每年光是京畿路自產的稻米也能保證京城一部分的供應。但現在,因為乾旱,大片的禾苗在即將進入成熟期時枯死。掛着穗的稻子看上去似乎還有守成,但只要伸手擼一把便知道,那些都是癟稻,只剩下稻殼,裏邊根本沒有米粒。一揚手,這些稻殼便會雖熱風飛散在空中。
鑑於這種情形,朝廷上下也立刻做出應對。除了立刻組織人手想辦法引黃河灌溉補救,想辦法補種秋糧之外,也下令今年漕運提前,從南方急調糧食入京。這麼做是為了防備即將到來的饑荒。倘若情形不好轉,那麼今年冬天鬧饑荒是肯定的,所以需得提前的做好準備。
好在,北地大旱,南方的天氣倒還算正常。只要蘇湖杭一帶的作物收成得到保證,整個大周帝國還是能熬過這一關的。像這樣的旱澇災害其實也不是頭一次發生了,只是這一次顯得格外的嚴重罷了。
京城中有了些流言,說是朝中有奸佞,故而老天降罪懲罰,讓北地大旱云云。皇城司兵馬出動,在很短的時間裏將數百名散佈謠言者抓了起來關進大牢之中。倒也有效的遏制了這次流言。
不過,就在這人心惶惶,天災降臨的時候。朝廷里還是得到了一個最大的好消息。那便是燕雲邊境的一場大捷。
自從遼國新皇耶律宗元向大周提出無理要求,要求增加歲幣和歲貢,並威脅要撕毀百年前訂立的燕雲之盟後,邊鎮的形勢便極為緊張。大周皇帝郭沖焉肯受蠻夷威逼,決定斷然拒絕耶律宗元的無禮要求。但一旦拒絕,便意味着必有紛爭。
樞密使楊俊說,要打仗倒也不怕,但必須要有足夠的錢糧和兵器盔甲,並且要做好善後安置撫恤的種種準備。說白了,朝廷要準備銀子,仗可以打。然而大周朝國庫空虛,楊俊說要為他準備三倍萬兩銀子,後續或許還要更多,這讓郭衝陷入了難以抉擇的境地。
這時候,副相嚴正肅和御史中丞方敦孺發動了對餘三司衙門的一場彈劾。三司衙門主官倒台的同時,朝廷通過罰沒犯官家產,罰沒非法所得的形勢一下子得了近五百萬兩銀子的進賬。而這筆銀子則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郭衝下令撥款三百萬給楊俊,要他督戰燕雲邊境的戰事。果然,楊俊並非浪的虛名,拿了這三百萬兩銀子之後很快便開始了行動。七月初,耶律宗元下令遼國兵馬進攻幽州府,希望給大周一個教訓,教訓大周敢於拒絕自己的要求。楊俊親自赴幽州督戰,會同幽州知州田讓、幽州守軍將領李正東在幽州以北的高粱河迎戰遼人。遼國兵馬可能萬萬沒想到大周兵馬居然敢出來迎戰,而不是龜縮在城中,在這種情形下居然被大周兵馬打了個出其不意。一萬五千兵馬損失了五千餘,剩下的落荒而逃。
幽州大捷的消息振奮了朝野上下,皇上欣喜若狂,朝臣更是大唱讚歌。此一戰確實是大漲士氣,大振聲威,讓郭沖揚眉吐氣。當楊俊凱旋迴京是,郭沖親自率眾相迎,讚譽有加。並重賞此戰有功之臣。
然而,在大捷之後,一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大周君臣的面前。此戰雖然勝利,但也等於打破了大周和遼國百年以來不開戰端的先例。雖然大周兵馬是自衛反擊,但耶律宗元顯然是不會罷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