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 第465章親征之爭下第六更
這幾個月的日子裏,張輔的日子着實難熬。
作為和胡濙身份相當,甚至更高一籌的朝中元老勛貴,他不但深得天子信重,而且在武官和勛貴當中也有着舉足輕重,一呼百應的地位。
不過與以天下為己任的胡濙不同,張輔的性子卻顯得謹慎而低調,哪怕他曾為朝廷立下過無數戰功,地位尊崇無比,也沒有真正在朝堂上有着太多的表現,只有當天子問計於他時,才會說出一些見解來。
正是因為有着這樣的性格,才讓握有兵權的英國公能在朝中屹立數十年而不倒,即便君王更迭,新君依然對他信任有加。可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性格,讓他只能眼睜睜看着原來武強文弱的朝中局面慢慢顛倒過來,卻不加以干涉。
因為張輔是個聰明人,他很清楚打江山要靠武將,而守江山,治天下卻還是得靠這些文官。而如今天下承平,文官的勢力坐大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對這一結果,他也是樂見其成,並沒有任何的干預與反對。
但那些勛貴武將們顯然是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因為一旦文官真箇掌控朝局,就意味着他們地位的不斷跌落。不過在文官集團氣候已成的情況下,他們縱然心有不甘,那時候也只能忍了。
但忍卻不代表認,這些人一直都在尋找着機會反轉眼下的不利局面。而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再開戰端,通過一場場的戰爭來鞏固自身在朝中的地位,從而反壓文官一頭了。
去年的連串變故,以及蒙人的突啟邊釁就為他們創作了最好的條件。為此,他們自然是全力以赴,試圖說服天子與蒙人一戰。可那時,文官集團卻果斷壞了他們的好事,制止了天子的這一想法。而更叫他們感到難以接受的是,自家視為主心骨的英國公居然在這個節骨眼裏退縮了!
他們相信,倘若當時張輔能夠站出來為他們說話,在朝堂上與胡濙等人爭上一爭的話,事情說不定就會遂了他們的心愿了。所以事後,無數的閒言碎語就傳了出去,張輔在武官集團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或許張輔自己對此不是太在意,可他卻也有子孫部將,這些人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可是沒少受其牽連。過年前的那段日子,張輔在府上沒少被這些人哭告,直言自己在軍中,在衙門裏吃了多大的虧。
同時,因為那次文武交鋒而讓文官集團士氣大盛,所以本就式微的武將們也沒少在對方面前吃癟,而這種事情,也一點不落地都傳到了張輔的耳中。
直到這時候,這位性子沉穩低調的英國公才知道自己之前的決定確是錯了。身在朝堂之上,又有這許多人以自己馬首是瞻,又怎麼真正做到獨善其身呢?若不去爭,那無論是下面的那些人,還是自己,恐怕都將被文官集團的滔天氣勢所徹底淹沒。
但是,他的這一醒悟似乎已經太遲了些,因為天子已有旨意下達,說不定這一戰都打不起來了。這讓年前一段時日的張輔大感後悔,卻又無可奈何。
可事情的發展卻再次出乎了他的意料,與蒙人的關係居然再出轉機,而這一回,這場仗是避無可避了!
站在那臣班的前列,張輔能明顯感受到那些武將勛貴們此刻的心情有多麼的激動。而當天子突然提出要御駕親征時,眾人的心更是躍上了最高點。
作為曾隨同太宗皇帝幾次北伐的宿將,張輔當然知道能跟隨天子同上戰場殺敵作戰意味着什麼。那可是封候拜將的天賜良機哪,是武將們夢寐以求,幾十年都難以獲得的絕佳機會。只要促成了此事,之前朝中文強武弱的情勢便會徹底調轉過來!
只是如今文官在朝中勢力日大,當他們隨即全力反對時,那些武官們竟又有些猶豫了,因為他們對自己也沒多少信心,不知自己出去聲援能起到幾分作用。
而這時候,張輔知道是自己站出來的時候了,既然文武雙方如今已如水火,身為武將之首的他就不能再避而不站,那只會成為天下人的笑柄,為無數同道所唾棄。於是,他出人意表地站了出來,說出了剛才那句話。
當然,張輔也絕不是意氣用事之輩,他所以這麼做,也是經過周密思量的。
在他看來,此番與蒙人交鋒雖然做不到曾經如太宗皇帝般所向披靡,但擊敗那些敵人依然不是太難的事情。而天子的安全就更不是什麼問題了,因為他只需要去往邊地,坐鎮某處堅城,打出天子旗號便足以鼓舞軍心,根本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