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 第513章 遷都之爭 中
「這人是誰?」這是殿內群臣在聽到這一進言後的第一反應,因為說話之人穿的乃是下品的青色官袍,本身就代表了其身份不高。
今日並不是大朝會的日子,照道理來說這樣的青袍小官是不可能身處其中的。只是因為如今京城官員數量銳減,所以最近的幾場朝會無論官職高低,都能到列。可即便如此,這些五品以下的官員在殿上也只是些擺設罷了,這兒根本就沒他們說話的餘地。
可沒想到,眼前此人居然就當着滿朝君臣之面開口了,而且一說就是遷都這樣極其嚴重的話題,這自然會引起諸多朝臣的驚訝,無數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不少人更是交頭接耳地開始查問起此人身份來。
不一會兒工夫,這人的身份便為在場眾人所知,他姓徐名珵,不過是翰林院中的一名侍講,官在五品,確實地位不高。
被這麼多人拿異樣的眼神看着,徐珵的心跳也不禁快了三分,原來就有些青白的臉色就顯得更白了。已在朝堂上任官十多年的他,當然知道朝會之上的規矩,也明白自己位卑言輕,此時說話很有些不妥。
可是,他實在不想再等了,更不想讓這麼個可以出頭的機會就這麼白白從眼前溜走。
徐珵是宣德八年的進士,隨後更是點翰林,成了一名為萬千讀書人所仰慕的庶吉士。這庶吉士可不得了,在明一朝有着儲相的說法,那是在進士中優中選優,並由朝廷重點培養,將來大有進入內閣的高端人才。
徐珵當然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在他想來,進了翰林院,當了庶吉士後,自己的前程必然一片光明,很快就能平步青雲,位列朝堂前部。
可結果,理想雖然豐滿,現實卻極其骨感,曾經的有為青年已成了個四十掛零的中年男子,而其官職卻只是個翰林院侍講,幾乎沒有半點實權可言。眼看着,再蹉跎幾年,他的仕途就得完全耗費在翰林院中,做個皓首窮經的史官講官了。
這是心高氣傲,深具野心的徐珵所無法接受的結果,但他一沒靠山,二沒門路,就算當初想投靠到王振手下都沒什麼辦法,所以一切野心也只能暗藏心底。
就在他已開始絕望,認為自己這一輩子也就這樣的時候,機會卻突然出現了。天子親征大敗被伏,朝堂一片混亂,一些處於低位的官員迅速得到了升遷的機會。在看到平日裏一樣鬱郁不得志的同僚一一得到提拔之後,他再次產生了期望,可是最終,他還是那個守着翰林院的侍講。
直到這時候,徐珵才想明白一點,機會不是靠別人賜予的,而是得靠自己去想法爭取!而今日的朝會之上,當猝然得知紫荊關失守的消息時,他心念電轉間,就已想到了這麼個說法。
要說起來,昨晚徐珵還真在自家院中抬頭看到了上方的意象,南邊的星光確實比北方要盛得多,這也曾讓他心裏略有所動。
(本章未完,請翻頁)
剛才,在告訴自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之後,徐珵終於壯起了膽子,把這一事給奏了出來。他這是在賭,若天子真的採納了這一建議,則自己作為首倡之臣,必然會在天子面前留下深刻印象,功勞即便比不了于謙的擁立之功,但要在朝中有所進步該也不是什麼太難之事。
給自己打着氣,徐珵也不顧周圍人異樣的目光,繼續上前言道:「陛下,如今北京已成蒙人刀下之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自當以陛下您的安全為重,先退到南京,等天下勤王兵馬悉數到齊,自可再與蒙人一戰了!」
先避其鋒芒,而後再徐圖後計,這確實是一個相當實在的主意。就是朱祁鈺,在感受到來自蒙人的強大威脅下,也不覺有些心動了。
說句實在話,剛才于謙把蒙人攻破紫荊關的事情一說,他心裏除了慌亂之外,甚至還有些後悔。早知道竟是這麼個結果,自己就不該答應他們當這個皇帝。
要是蒙人就此攻入北京,自己這個皇帝的處境可就相當不堪了,甚至想跑都很是困難。所以聽徐珵一說可以遷都去南京暫避時,他的心裏迅速就產生了認同,很想立刻就點頭答應下來。
說到底,朱祁鈺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並不是帝王之學,他身上並沒有身為一國之君的擔當。平時或許看不出來,可在遇到巨大危機或挫折時,他的第一反應並不是迎難而上,而是退縮閃避。
另外,他也沒有那些成熟君王的城府,心裏是什麼想法,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