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十章:山西與順軍
更新:06-08 15:43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軍事小說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賊軍渡黃河……」說話的人名作傅山字,青主,哲學、醫學、內丹、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乃是太原城裏一大名士,但此刻的傅山心中念念了幾句,卻是不由哀嘆起了太原的城防。
眼下是大明二六七年的二月,天候漸暖,農民軍的攻勢也越發迅速。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的家鄉曲沃也被攻佔,農民軍兵鋒渡過黃河,數路殺來,太原岌岌可危。
「莫說這龍城飛將了,便是能有一良將,也不至於城內慌亂如斯。」傅山身邊的韓霖說道:「眼下,也只能指望太原城堅,賊不易攻了。」
韓霖亦是山西名士,從前並不與傅山有所交往。傅山是道教徒,所學龐雜又精通,堪稱博學名士。韓霖則是基督教徒,跟隨徐光啟學習兵法,更難得的是還跟隨高則聖學習炮銃之術,堪稱明末罕有的近代化軍事人才。
自從農民軍佔據陝西,儼然立國後,山西眾人就感覺到了不同尋常。山西巡撫蔡懋德頻頻尋找山西士紳求醫問藥於時政,也就讓這兩位名士中冒尖的多有交流。一番長嘆後,都引以為好友。
明太原城牆周長24里,共有8道城門,8座城樓和4座角樓。太原城牆高約12米,上寬6~10米,底寬約15米。八座城門分別叫:鎮遠門(大北門);拱極門(小北門);宜春門(大東門);迎暉門(小東門);迎澤門(大南門);承恩門(新南門,首義門);振武門(水西門)。
因為太原身處北地的緣故,是邊鎮之一,城牆高大雄壯,易守難攻。山西巡撫蔡懋德見賊軍勢大,河防又苦於沒有錢糧修繕後就將心思放在了太原城防之上。好歹是近在咫尺的安危,這一回總算讓蔡懋德募集到了一些錢糧,修繕城防。
這其中,韓霖出力極大,不僅在古典城防上有所幫助,更是將西方的築城方法也引入其中,用以增強防火炮的能力。
「城高牆厚,固然是美事。如若人心散亂……想要守住這太原,難啊……」傅山環視身後城牆,巍峨的城樓下,是太原城內的十數萬間屋舍。裏面,太原數十萬的百姓安居。但這裏的人,亦是心思各異。山西巡撫蔡懋德苦心堅守,身後的官員卻許多醜態百出,不得勢的盯着蔡懋德的位置。得勢的想着自家富貴。更多自覺委屈,在這大明朝廷里久不得出人頭地的,更是幻想着在新朝之中能博一個出身。
身受大明百年皇恩的士紳大族們觀望旁立,就連帝國最大的一類地主,封在太原的親王晉王,亦是一毛不拔,蔡懋德苦求了好幾番,眼見農民軍朕的要打來了,這才扣扣索索地拿出三千兩銀子募集死士。
三千兩,在號稱百萬最少也有十萬的順軍主力面前又能做什麼呢?
至於官中府庫,卻早就一空了。也不知道是被大官小吏挪用了,還是……這大明,真的窮困如斯。
「也不知道……那所謂大順軍,到底是個怎生的模樣。竟然讓這幅員萬里的龐大帝國,一碰之下,就露出這般不堪的面目……」韓霖遠遠望向西方,仿佛能看到順軍一樣。
他們奉了山西巡撫蔡懋德的命令千辛萬苦前往真定府尋找李建泰求援,可一到那,兩人就心裏哇涼哇涼的。因為,李建泰根本沒有多少兵力,攏共就兩千不到的兵馬,唯一指望的上的,就是押運軍資一同前往的祁山所部千把人,但其中只有三百戰兵。更關鍵的是,自從家鄉被賊軍攻佔後,李建泰就失去了所有的動力,他決定在真定府觀望,遷延不前。
對比大明內部彼此扯後腿,大難臨頭之下紛紛都是如此令人心寒的舉動,韓霖一想到,就不由心灰意冷,反而好奇了對面的本事。
……
崇禎二六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大順的軍隊到達平陽,明知府張璘然投降。大順的主力兵不血刃佔領平陽。李自成以平陽為基地,募集糧草,安撫官民,浩浩蕩蕩向北出發,兵峰直指太原。
3靈石縣是晉中盆地南端,素有「秦晉要道,川陝通衢」之稱,距太原府三百里,北臨介休市,南接霍州,東靠沁源,西連交口、孝義,又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經之稱。也就是說,這裏是守住燕京京畿河北的關鍵節點。
此時,在靈石縣的官道上,通往太原的官道煥然一新,曾經的闖王,現在的大順皇帝李自成的馬車平穩地行走在大道上,少見顫動。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