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九十章治亂循環的陷阱
更新:12-11 15:22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軍事小說
日不落帝國是個新鮮的名詞。
地圓學說之舉更是衝擊着這個年代大明人的思想。在傳統天圓地方的理念里,眾人委實難以認可這樣一個概念。
但朱慈烺在京師大學堂點燃的火種不是白給的。
作為朱慈烺金口玉言所提,京師大學堂很快便展開了一場討論。
最終,這個討論漸漸變成了文理之爭。文法學院的大儒們引經據典,將天圓地方等老祖宗的詞句搬出。
卻不料,張正科卻帶着京師大學堂的幾個學子們親自跑了一趟天津。
在那裏,他們親眼看到海平面上,當船隻出現時,並不如所有人預料的天圓地方一樣,率先看到船頭。他們率先看到的,是那個高聳的桅杆。
以這樣一個標誌**件作為節點,此後天圓地方學說漸漸被推廣開來。
學術風氣一新的同時,大家也就理解了這個日不落帝國代表着什麼。
一個太陽永遠照耀着其領土的帝國。那是真正寰宇之中最強帝國的代表次。
甚至,也不用覺得這是什麼荒唐做不到的事情。
實際上,葡萄牙與西班牙才是最早的日不落帝國。他們的殖民地遍佈全球,當真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就有他們帝國的領土。
被朱慈烺畫了一個大餅,大家卻是食慾旺盛,都是紛紛精神抖擻的昂首挺胸,等待着這一場會議的開端。
自然,翻閱文件的聲音更加密集了。
他們要在上面理解全部的信息,不漏掉一分。
文件上的內容信息量十分龐大。而機密等級,也是值得讓朱慈烺親自強調。
因為,這是整個帝國開始統計一些關鍵性數據。比如人口,比如財政稅收,糧食產量,就業率,新增工坊人數,新增戶口分佈等等此前大明官員們聞所未聞的統計數據。
「我大明吉可能有一萬兩千萬人?這就是……一點二個億啊……」場內,不少人都紛紛為這一回的統計數據感覺到震驚。
要知道,這個年代大明原本官方的統計數據上,人口只有五千到六千萬人的規模。
沒想到,這一回朱慈烺新的統計卻是直接翻了一番,這實在太超出眾人的預料了。在古代,人口的多寡便直接代表着這個帝國的興盛與否。
每每盛世,不都是戶口數量不斷上漲的年份麼?
當然,這裏頭端坐的高官都是大明朝廷的核心人員,就算是黃道周、史可法這些有些清流習氣的人,在朱慈烺的帶頭之下也是片刻不敢耽擱,對政務已經頗為熟練,也明白這其中的關鍵點大約在何處。
就比方說,這戶口,在大明,戶口登記實際上是十分滯後的。
比如那魚鱗圖冊此刻就已經是大大落後於現實存在,如果打算按圖索驥,定然會鬧一個滿腦門的官司。因為,大多數縣內的文書圖冊這些東西都已經數年甚至數十年沒有過更新了。
饒是如此,大明的丁口依舊是年年下降。登記的納稅群體自然也是跟着每年減少。
於是,體現在帝國官方的統計數據上就是戶口一降再降,看起來就像是大明經歷了一個極其嚴峻的人口危機一樣。
不同於後世如日本一樣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人口危機。
大明的人口危機,是戶籍、財政意義上的人口危急。登記在冊的國民減少,會給大明交納賦稅的人口自然也是迅速下降。而這些,進一步加劇了財政情況的惡化,從而讓帝國國勢陷入了不斷惡性循環的困境之中。
現在,忽然間朱慈烺的報告上說大明的人口已經翻倍,人數已經達到了一點二個億,不管是誰都是震驚難以相信的。
「等等,下面有備註。也就是說,登記各省州縣裏的戶籍人口依舊只有六千零兩百萬,但根據這一回特別調查隊的統計與估算,我大明的實際人口是高達一萬兩千萬人的?如果這麼說,確實是如此啊。」李邦華看到了一旁的備註,感慨道。
登記在冊,那就代表這是國民,也是會繳稅的國民。
但不登記在冊,那當然就是黑戶,也不會繳稅,甚至不再朝廷視線里的存在。
這麼一說,大家倒是很快理解了。
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都有無數官府管不到的地方。桃花源記是如此,那些深山老林一樣如此。再加上那些託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