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一個太子 第十八章:海外貿易
更新:02-22 07:07 作者:幾字微言 分類:軍事小說
仔細了解明末的外交就會發現,明末其實也一樣有西方列強的殖民活動,並不是一直到清末才突然出現。只不過是大明朝廷比較給力,面對外來侵犯也是順利擊退,故而從來沒有鬧出過什麼不平等條約的恥辱性記憶。但似乎也正因為太過順利,反而讓人記憶不深。
但實際上,葡萄牙人賴在澳門不走。荷蘭人入侵澎湖列島,在台灣駐熱蘭遮城,西班牙人在台灣築城,這些都是侵略殖民舉動。
只不過,不管是葡萄牙人還是荷蘭人,亦或者西班牙人,他們在這些大明主權領域的範圍活動,都並非是試圖將中國淪為其殖民地,由西方列強奴役。他們的本心,其實都是渴望在對日本的貿易之中分一杯羹。
正是因為日本人被中國人關閉上了貿易的大門,他們這些第三方都在東南沿海費盡心思,想從中國買到絲貨賣給日本人,賺取高額利潤。
當然,除了西方列強,一樣還有中國走私商人的參與。
對於日本貿易,大明的走私海商人還好,直接就是原產地,在中國買了生絲就能賣到日本去。葡萄牙人有澳門作為據點,所以進口貨源也頗為順利。
相比而言,西班牙人經營能力比較挫,外交又與日本人鬧了好幾次亂子,所以進步緩慢。英國人本錢小,規模次,暫且不提。
荷蘭人作為這個時代的海上馬車夫,本錢雄厚,開拓進取,相比而言就比較積極主動,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試圖打開與中國的貿易大門。
1603年,荷蘭人艦隊司令史蒂芬哈根帶着禮物與外交使者前往中國試圖覲見中國皇帝請求通商,結果被傲嬌的官員冷漠拒絕……
不甘心的荷蘭人在1604年六月,由荷蘭艦隊司令韋麻郎率領艦隊打算動武,從北大年奉命前往中國,這一次荷蘭人準備充分不少,不僅聯絡了幾個海商,還賄賂了一個稅監,試圖走太監的路子打開通商的渠道。同時也打算直接揍一頓澳門。
他們並未料到的是,在大明這裏,葡萄牙人不斷形容荷蘭人是野蠻無理的國家,加上荷蘭人氣勢洶洶,屯兵澎湖,引起了大明的警惕。
大明可不是清朝,對海外領土視若無睹。
荷蘭人一據澎湖,便有人上書力陳利害關係。大明顯然不缺少有識之士,知曉澎湖地理位置十分關鍵,絕不能讓荷蘭人佔有。
為此,廣東巡撫徐學聚迅速調集兵馬,雖然與清朝一樣明朝在武備之上頗有差距,但明人不管是戰鬥意志,亦或者動員能力都遠超荷蘭人的想像。
荷蘭人不僅在陸上被明軍數度擊敗,在海上更是被明軍水師團團圍住,最終不得不逼退。
軟的不行,硬的無力。
荷蘭人左思右想,依舊不得不選擇離開澎湖,轉而悄悄逃到了台灣。
不管如何,荷蘭人的一切殖民舉動都只是為了買到中國的貨物,比如生絲,從而當一個二道販子……賣給日本人。
然而,傲嬌的大明官員直接拒絕了蠻夷的通商要求……
這個時候,再聯想到後世中國的供給側改革,那全世界尋找市場要把中國貨賣出去的現狀,忽然間對由來已久宣傳的明末抵抗列強入侵的宣傳感覺到了那麼一丟丟的哭笑不得……
說到這裏,大約就能理解日本人在整個東亞格局之中的中樞地位。
再簡單說一下,因為日本銀礦的開發,市場的培育,以及購買力的充足,這時候的日本就是人傻錢多速來的地方。
朱慈烺要搞海外開發的戰略,如何會錯過這麼一個關鍵的地方呢?
而今,大明已經恢復和平。朱慈烺撒潑下來的工坊種子實際上代表資本主義開始生根發芽。
朱慈烺手中以恆信商行為核心的龐大集團每年都在利用者格外雄厚的資金投資、兼併,培育着一個又一個的工坊。
到時候,可以遇見,帝國的市場終有一天會被佔領充足。而馬爾薩斯陷阱也終於有一天會到來。
這個時候,提前搶佔國外市場,無疑是一個明知的佈局之舉。
一個一千五百萬到兩千萬人的巨大市場,一個東亞通往東太平洋的橋頭堡。無論如何,朱慈烺都不允許自己錯過這一切。
但是,要如何切入到日本的海外貿易,這顯然又是另一個十分重要的議題。
李邦華對於朝政掌故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