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六百九十五章 炎熱的布林
更新:12-03 10:41 作者:素布可奈 分類:軍事小說
李之點頭,「此事我單獨給他談!再就是,這一次的生意不收金幣,黃金、白銀都可以,以貨易貨也可以。我會請希沙姆先生給你們安排一位精通核算的掌柜,其他具有收藏價值的工藝品、寶石也不是不行,但堅決不要胡椒!」
胡椒在西方國家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當做貨幣,也就是說,胡椒可以直接當錢用,比如你在飯店吃飯,沒有帶錢,給老闆幾顆胡椒,老闆絕對不會打你。
這種說法絕非臆造,此類香料作為當時最貴重的商品之一,胡椒的價值一度與黃金相當。
所以食用香料一度成為歐洲人的炫富手段,再沒有比胡椒更能證明自己身份與財富的東西了,家裏胡椒多的大款闊少,可以隨意鄙視那些裝作胡椒很多的窮酸貨。
那個年代沒有冷藏技術和一定的衛生條件,食物很容易變質,香料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掩飾變質食物的氣味。
胡椒的使用,在起到開胃作用的同時還能有效的掩蓋這種味道,讓食物變得美味,很快就成為了歐洲的寵兒。
於是就有阿拉伯商人,利用歐洲人不了解胡椒起源的心理,編造奇幻故事,控制着胡椒生意,從而使得胡椒在歐洲成為奢侈品。
況且唐時年代的歐洲瘟疫與黑死病盛行,民不聊生,人們相信黑胡椒有治療瘟疫、黑死病的神奇功效,這更大大加深歐洲對胡椒的需求。
在法國諺語裏,如果形容一個人有錢就是說他是「胡椒袋子」;在英國的諺語裏,要形容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就是說他「沒有胡椒」,這是在歐洲通用的「胡椒鄙視鏈」,並持續了很多年。
胡椒的歷史開始於天竺,在那裏的神話傳說中,天竺諸神為了賜福人類,讓他們擁有健康而舒適的身心,便降下旨意,讓胡椒降臨並生長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
大唐可不缺這種東西,李之可不會傻不拉幾的淘換回來,也就是歐洲蠻夷才會如此見識短缺。
薩達兩人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拉赫曼說道「巴斯蒂昂此前趕往天竺,就是為採購胡椒!李先生,我們在巴尼基亞港啟程前,是不是也帶些胡椒販賣至歐洲?」
李之笑道,「我們不會參與此事,破壞行規的事會對最初產品鋪設有影響。不過我們可以帶上些,用作賄賂那邊的官員,豈不是筆很合適的買賣?」
二人面顯一絲窘迫,那時候的人多少還單純些,收買這一詞彙出現沒多少年。
況且他們還屬於過慣了大魚大肉的熱血人士,一時還真是不太適應如此堂而皇之的彎彎繞繞。
「講是賄賂更多的是玩笑成分,用大唐禮教也可理解為禮尚往來。並非要你們將那胡椒大把的撒出去,而是只針對於部分官方採購者,當做朋友間的饋贈就是了!」
如此解釋,讓二人茅塞頓開,此時的他們,看待李之已具有無條件信服的那麼點認識。
將他們打發回去,囑咐儘快抽時間給船員們開幾次會議,首先要強調的,就是向生意人轉換的心態問題。
接下來的航程,就在相對單調的日復一日中悄然過去。
盛京航運的此次路線,是至巴尼基亞港口截然而止不假,路途上可是有不少國際港口通過。
這隻船隊商船從廣州起航,向南至珠江口的屯門港,然後過海南島東北角附近的七洲洋,經越南東南部海面。
再通過新加坡海峽到蘇門
答臘島,向東南行駛往爪哇,西出馬六甲海峽,再從印度西海洋至波斯灣的奧波拉港和巴斯基亞港。
所以說,希沙姆控制下的巴斯基亞港,僅是踏上阿拉伯帝國的首個港口而已。
這條航線全程長達14萬公里,是當時全球當之無愧的最長航線,因此行有馬赫迪等一眾皇族,又是首次跨洋遠航,目的性還是很單一的。
不可能像在杭州入海時那樣,遇到一個大港口就停下來,那會是首航之後的事情了,除非有物資需要及時補充,不會稍有停留。
就是這樣,抵近波斯灣的時候,也是一月之後的事情了。
在這裏,已經可以看到大批出現的巴斯拉、斯拉夫、阿曼、印度各城、閣婆格諸島、占婆以及其他王國來的商船,滿載着各自的貨物逆流而來。
這些船隻在李之的船隊經過時,均閃現出艷慕神色,當時的唐船因技術含量高,安全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