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首輔 第1040章 本官徐晉
徐晉掛了,費宏下台回家種紅薯了,嚴嵩終於如願以償了,不過他也很識趣,並沒有對費宏窮追猛打,見好就收,畢竟費宏之所以下台,很大程度是替皇上「背鍋」,所以根本不可能把費宏往死里整,他嚴嵩也沒有這個能量。
由於費宏下台,內閣首輔由次輔金獻民接任,吏部尚書廖紀被推舉入閣,禮部尚書羅欽順亦入閣,但繼續兼任禮部尚書,但是,因為吏部是主管百官考核升遷的,權力太大,為了平衡,閣臣一般不允許兼任吏部尚書,所以吏部尚書廖紀入閣後,必須卸任吏部尚書一職,於是乎,吏部尚書這個位置就空出來了。
另外,徐晉光榮「犧牲」了,兵部尚書的位置同樣空缺,經過數輪廷推後,原吏部左侍郎方獻夫接任吏部尚書,而當年參加過平定寧王之亂的伍文定接任兵部尚書一職。
本來有人提議由王守仁接任兵部尚書的,嘉靖對這個提議亦十分贊同,但老王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婉拒了,繼續在京城東北邊的薊州鎮統兵設防。
正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既然有人升上去了,自然就有位置空出來了,就那樣挪來挪去,嚴嵩這貨竟然搖身一變,從禮部郎中晉升為禮部右侍郎,秩正三品,相當於禮部的三把手。
板倒了首輔費宏後,嚴嵩終於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重回副部級高官之列,再加上這貨善於拍馬逢迎,對誰都是客客氣氣的,跟他的獨眼兒子嚴世蕃一般,是個搞關係的高手,他左右逢源,在朝堂上混得如魚得水,仕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隱患解除了,官也升了,嚴大人春風得意了,於是便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永福公主的婚禮籌備工作中去,誓言要把這場婚禮搞得有聲有色,讓皇上放心,讓太后滿意,讓公主歡喜!
且不說嚴嵩如何賣力地籌備永福公主的婚禮,咱們把鏡頭轉向浙江杭州。
話說現在的浙江杭州知府名字叫張經,這位在明史上可謂是鼎鼎有名的抗倭英雄,可惜現在沒他什麼事了,因為張大人還沒來得及出場,大明東南沿海的倭患已經被徐晉這個穿越者掃平了。
張經表字廷彝,正德十二年的進士,福建福州人,徐晉前年在江浙一帶橫掃倭寇時,張經還在廣西一處鳥不拉屎的窮縣當通判,由於鎮壓地方少數民族造反有功,所以被擢升為杭州知府。
從一個窮鄉僻壤的六品通判被調到杭州這種繁華大城任四品知府,簡直就是祖墳冒青煙了,而且還是爆款的青煙,換了誰恐怕做夢都會笑出聲,趕緊回家拜拜祖宗。
然而這位張知府卻反應平靜,接到調任文書後隨便收拾收拾便上任報到去了,經過福建老家時也沒回村里顯擺顯擺,而且,這位張大人還經常唉聲嘆氣,惋惜自己到杭州晚了,原因竟是倭寇被徐子謙蕩平了,害得他連倭寇的腿毛都沒撈着一根。
很明顯,文人出身的張經卻熱衷於帶兵打仗,而且此人確實熟讀兵書,估計也有兩把刷子,在廣西成功鎮壓地方暴動就是證明。
張知府雖然埋怨徐晉手腳麻利,三兩下就把倭患解決了,但是他對素未謀面的徐大人還是相當崇拜的,這不,徐晉在東洋歸國途中墜海身亡的消息傳到杭州,張經便扼腕嘆息,痛呼天妒英才。
另外,張經還寫了一篇聲情並茂的的悼文,約上幾位好友,打算今日乘船出海祭奠徐大總督的英靈。
八月初五一早,張知府和約好的友人來到了杭州灣碼頭,正準備登船,結果遠處的海面卻出現了三艏大船,其中兩艏還懸掛着明軍艦隊的旗幟。
張經和友人都不由吃了一驚,這是打哪來的明軍戰艦,出征東洋平叛的明軍艦隊早在十幾天前於揚州府南通碼頭登陸了,監軍徐鵬舉現在估計已經到了南京啦。
張經的警惕性很高,立即疏散碼頭上的人,又派人通知附近的蕭山千戶所,以及杭州前衛戒備
不過,張經很快便放下心來,因為隨着三艏大船駛近,他看清了,船上確是身穿鴛鴦戰襖的明軍,鋥亮的燧發槍,密匝匝的佛郎機炮,絕對假不了。
當張經和幾位友人看到桅杆上高高飄揚的「徐」字帥旗時,均不淡定了,紛紛猜測來者的身份。
「廷彝,這……不會是東洋總督徐晉吧?」一名友人聲音艱澀地道:「見鬼了,不是說他墜海身隕了嗎?」
張經看了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