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夢 第三十七章 陳橋兵變的那些人
更新:12-13 03:49 作者:牧童騎神牛 分類:玄幻小說
揚州城內傳來了柴容已死的訊息,眾百姓們無不震驚!
國不可一日無君,七歲的兒皇帝,柴宗訓繼位。
柴宗訓便是周恭帝,後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
籍貫邢州堯山(今邢台市),廣順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於澶州府第。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五百戶。
周世宗於同年六月病死,他於同月甲午日繼位,沿用周太祖年號「顯德」。柴宗訓即位時,年僅七歲,由符太后垂簾聽政,范質、王溥等主持軍國大事。
周世宗死後,禁軍高級將領的安排發生了很大的變動。
殿前司,此前一直空缺着,柴宗訓繼為以後,與趙匡胤是年少好友的慕容延釗調任殿前副都點檢。
接下來便是,所有與趙匡胤關係好的人都紛紛擔任要職。
趙匡胤逐漸的掌握的權利,為進一步發動兵變打下了基礎。
此刻,梅笑寒依舊被困在揚州城內,並且沒有一點兒辦法。
締造大宋的江山幾百年基業在基礎實際上是軍閥,他們出生在亂世,生長在亂世。
眼裏所見到的世界,戰亂!戰亂!戰亂!
當然參與一場兵變,並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按照現在的說法,若是沒有組織若是沒有紀律,是不可能完成的。
這場兵變的頭子,首先推舉的就是趙匡胤和趙匡義兩兄弟,當然還有其他的人。
或許現在還要加上另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現代少年梅笑寒。
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結義兄弟掌握了軍權。
現在我們翻開史書,看到的絕大多數記載都是這樣的:
後周恭帝柴宗訓顯得七年(公元960年)元旦日契丹來犯,庭議命禁軍統帥、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兵迎敵。
初三日,大軍出開封,天黑以前駐軍在開封城東北40里的陳橋驛,當天夜裏軍隊譁變,強行以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不容他反抗。第二天全軍回城,即日周亡宋興。立國三百餘年的宋,就此開始了。
然而實際的情況並非是這樣,從柴榮死到趙匡胤陳橋兵變這段期間,有大約半年的時間。
而這個時候趙匡胤的身份是禁軍統帥,按道理說他應該守在開封城。
而個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柴榮死後,趙匡胤便離開了開封。去到了歸德,直到朝廷命令他出拼抵抗來犯的契丹。
歸德軍節度史趙匡胤並不在開封,而在歸德!
一個手握軍權的人,遠離政治中心這麼久,沒有人知道他想要做什麼。
節度使,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
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全權調度,故稱節度使。
當梅笑寒從揚州城出來時,已經被圍困了一個月,此時距離陳橋兵變只有不到一個月時間了。
宋州,趙匡胤發跡的地方。
在宋州,梅笑寒見到的人不是趙匡胤兒是趙匡義。
當趙匡胤再次見到梅笑寒時,既然忍不住要哭了,皇上死了,這個對他有恩的人,永遠的離開了他。
讓梅笑寒想不明白的是,趙匡胤不呆在開封卻在宋州悠閒自在。
「先帝駕崩...北伐不得不停止。」
趙匡義見到梅公寒以後,對他頗有好感,拉着他的手便要與他談天說地,道古論今。
趙匡義道:「梅公子對於未來有何打算?」
「莫非...這一支部隊是你從揚州帶來的?」
裝備精良,且精神氣十足,一路奔來如威武之師,無人能夠阻攔。
「不錯!我被圍困在揚州城內,不能脫身,便自己拉起了一支隊伍來!」
「哈哈哈!」
趙匡義道:「沒想到,一個生意人居然如此有想法!」
「亂世求生存而已...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你救了我大哥的命,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