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萬里盡漢歌 第七百三十一章 入籍【求訂閱】
更新:09-12 09:36 作者:漢風雄烈 分類:軍事小說
再說那已經隨着陸皇帝轉到益都的王楷一行,胡宗旦整日裏忙活的腳不沾地,跟這個拉關係,給那個套近乎,為的就是給王楷爭取更大的活動範圍。
休忘了這益都城內還有一個趙九呢。可這廝自從進到益都後,看誰又見過這人?
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個人,甚至都明白他就在距離益都二十里外的逄山腳下一處莊園中,那逢山說起來也是處風景奇秀之地,但王楷也好,胡宗旦也罷,可都不願意做那趙九第二。
也是因為陸齊朝廷對於行賄受賄查處嚴格,胡宗旦每每出手也只能尋些格調優雅,卻又惠而不費的物件相送,比如頗負盛名的高麗紙和製作精美的摺扇,還有那剛剛嶄露頭角卻又為名滿天下的高麗參,要麼就是高麗的一大特產果下馬。
果下馬身材矮小,騎着它能穿行於果樹下,因此得名「果下馬」。據三國志記載,漢時位於遼寧的濊族人也飼養矮馬,並以此為貢品進貢中國。濊族人後又有一部分融入了百濟,這成為果下馬韓國起源說的由來。事實上只是中國北方的矮馬培育沒有成規模的保留延續下來罷了。
「若無必要,諸位暫且不要輕易出門,多看看這兒的報紙。至於打探消息,摸索路徑這些事情,待我來日拜訪了趙閣部,見了面之後再說。」趙明誠多年來為禮部尚書,內閣閣臣,於新朝中,如此之官員,便被敬稱為「閣部」也。
如今王楷身邊,且還跟隨了一批忠臣。這些人已經皆被陸皇帝授官,自然不可能是實權官員,都是些閒職,如國子監下屬的高麗辦,內里一干人物的工作便是編撰《高麗史》,一如陸皇帝從燕雲帶回的那些契丹遺臣。
這些人一起點頭。胡宗旦說話在理,且時到今日,他也沒有露出一絲一毫的不對來。深受王楷信任的同時,也被許多高麗遺臣敬佩。因為他們覺得胡宗旦到了如今時候,仍舊奉王楷為尊主,這太難能可貴。須知道,他是一漢人。如今情況下,他們都相信胡宗旦只要願改換門庭,那眨眼就能以另一副姿態重新登上半島的政治舞台。
眼下王楷獻表內附,中原正需要對高麗局勢了解甚深之人,胡宗旦簡直是不二人選。在高麗政壇和士林中都留下不俗聲名的他遠比趙彥更合適執掌半島。
但胡宗旦沒有,自始至終,他似乎都以一內臣的模式,遵奉王楷。這真是不二忠良也!
卻哪裏知道,這只是胡宗旦與諜報司達成的一項交易。自幼受儒家理論影響的胡宗旦,實在無顏在賣了王楷後,再去高麗興風作浪。他也沒了心氣,一切資本盡留給了他子孫去了。
幾人正說着話,忽然外頭傳來侍衛的通稟聲,卻是戶部來人了。眾人都是一驚,他們與戶部有鳥的關聯?呼啦一聲都站了起來,胡宗旦大步迎了出去。
到了外庭,就看到來人是一三十出頭的小官。
為何這般說呢,卻是此人官服已經露出他的根腳。只是一六七品官也。
早前陸齊官服襲漢之故舊,文官尚玄,武官服緋。個個頭戴梁冠,寬袖束腰,非常華美。沒有紅的、綠的、青的、紫的,也不會有衣冠禽獸。文武官皆配刀劍,依各自擇選。
那看起來端的有逼格。但卻有一項不好的所在,那就是高下分辨不明。大家穿的都是紅的黑的,除了帽子,只能以綬帶來區分。不過這些都不夠直觀準確,要是哪天碰上了,互相又不認識,豈不是尷尬嗎?
陸皇帝又不願意學明清的衣冠禽獸,那大家就只能這麼受用着。
獬豸冠——法冠,為司法一系官員所戴,獬(音卸)豸(音志),傳說是神羊,善判斷曲直,故為執法官所戴,秦漢及秦以前各代常用。
進賢冠——文冠,為在朝的文官所戴,冠上有梁為記,亦稱梁冠,以梁的多少來分等級高低,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四品四梁,五品三梁,六品,七品二梁,八品,九品一梁。並可再襯巾幘,如無巾幘與梁數,則為世人戴用。
鶡冠——武冠。為武官武將所戴,冠頂插飾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屬鴟鳥類,性勇好鬥,至死不卻,為秦漢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如何分別之,只能看印綬了。從公侯到隊官,皆有區分。
眼前的這戶部官員,戴二梁冠,手裏拿着厚厚一疊紙,未開口先陪笑,卻是來通知王楷一行授籍歸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