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萬里盡漢歌 第八百七十五章 長期飯票
更新:09-12 09:36 作者:漢風雄烈 分類:軍事小說
時間過得真快,飛的一樣就進到了九月里。漫天飛舞的雪花已經席捲了西域北境,蔥嶺以西的消息與中原是徹底斷絕了,便是西域的消息要傳來金陵,速度也慢到了家。
陸謙現在也無心再去關注西北的變化,橫豎就那樣,在再一次『西征』發起前,西北的局面不會有實質性的變化的。
伽色尼王朝只是一個衰落中的王朝,作為天方教東端的一個王朝,它的重要性都比不上東喀喇汗國。
在陸謙眼中,這地方或許就是天方教侵入天竺的起點。現在耶律大石卯足了勁要干它,那實則是在幫助天竺,雖然他們根本不知道,更不會領情。
——沒了伽色尼人,與中國比鄰的北天竺人,壓力只會更大。
被陸齊收入囊中的錫蘭已經被掃蕩了一遍,大把的戰俘和反抗的泰米爾人變成了人力商行的貨物。
這些人的膚色絕大部分相當黝黑,泰米爾人屬於達羅毗荼人種類型。這是天竺大陸的土生種族,身材矮小,膚色較黑,鼻子小而扁平,嘴唇厚,頭髮黑而濃密、捲曲。與非洲的黑蜀黎有一定的相似感,但他們的膚色比起黑蜀黎們要淡很多。
至少是國人可以接受的程度。
錫蘭的泰米爾人足足有數十萬人,他們雖在朱羅國中地位低下,但比起僧伽羅人來卻又高上一等。
想想天竺的種姓制度吧,人數多達百萬人的僧伽羅人,除了少量的貴族會被認定為婆羅門和剎帝利,或者還有一些吠舍,整個種族九成以上的民族會被定為首陀羅和達利特。這對於長期處於佛教氛圍里的錫蘭人絕對是一種痛入骨髓的壓制。
要知道,錫蘭也有種姓制度,可錫蘭的種姓制度與天竺卻全然不同。
僧伽羅人的種姓以人的社會生活分工為基礎等級,更多地強調和突出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職業特徵。其中,耕種者的種姓「瞿維」為最高的種姓,且這個比例可佔到僧伽羅人中的一半左右。這在天竺是難以想像的事兒。因此,在錫蘭的本土社會中,他們普遍都認為「瞿維」以下的種姓都是低種姓。
僧伽羅人除「瞿維」種姓外,還有:逸羅伐—漁民的種姓。他們多居住在本國沿海地帶,歷史上以捕魚為生,人數僅次於「瞿維」。
沙羅—以剝桂皮為業的種姓。沙羅種姓自稱是南天竺婆羅門後代,但顯然他們在錫蘭並沒變得尊貴。
以及最後杜羅伐—椰花酒釀造者種姓。椰花酒釀造在錫蘭歷史悠久,從事這一職業的人員較多,有的靠經營造酒業成為富豪,在經濟領域裏佔有重要地位。
這種『種姓制度』與天竺的種姓制度相比,簡直和善可親的就像是菩薩。
且錫蘭境內佛教徹底滅絕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情,滅絕之前,流傳在錫蘭的佛門傳統又是大乘佛教,後者在教義上與南傳佛教的牴觸並不大,卻無疑與中土佛教更是相合。
錫蘭在李唐中期時候一度崇奉大乘,密教尤盛。五代十國時候,南傳佛教在錫蘭已是奄奄一患,連舉行正式佛事儀式所需的額定比丘數也難以湊足。
朱羅國入侵前夕,維闍耶巴忽王即位,遣使去蒲甘,迎請精通三藏的持戒高僧來錫蘭重建南傳佛教。可惜『大業未成』就先已經國破家亡了。
現在陸齊取朱羅而代之,佛法再興,恢復錫蘭傳統,又去除泰米爾人,可說是很快就在錫蘭建立了大體上的統治。
在這一過程之中,被殃及的泰米爾人和一小部分僧伽羅人,就全被歸類為『戰俘』了。
戰俘就意味着沒有人權,就意味着金錢。
下半年時候,數以萬計的泰米爾人被輸送到了南洋各封國,橫豎他們都生的差不多,至少是一樣黑。
這些泰米爾人中,絕大部分也都是首陀羅和達利特,勞動對於他們而言並不算痛苦。這些人在南洋各國承受的勞動肯定是同比增強了,但他們也贏得了尊重。
首陀羅不說,達利特人至少不會再被整個社會視為「不可被接觸」的人了。再不用擔憂自己無疑中觸碰到誰誰,就被一通無理由的痛毆;甚至是連影子都不能觸碰到別人,自己走路要自備掃帚,一邊走一邊掃去自己的腳印。
在中國人手下,他們的勞動強度比過往更多更大,但他們至少可以活的像一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