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 第八十九章主持大局弔民伐罪
更新:09-12 10:52 作者:tx程志 分類:玄幻小說
第八十九章主持大局弔民伐罪
陳應走了,帶着大唐十萬大軍走了。事實上這十萬大軍,除了後來歸建的河北籍新軍三萬餘人之外,其他都是各部降軍。
當然,陳應全軍此時有一個名號,叫安西。以安大唐之西之意。
至於麴伯雅與麴文泰則踏上了東歸之路。雖然父子二人是俘虜,可是他們卻享受着極高的待遇,不僅沒有囚車,就連車駕,還是享受着四輪馬車。
打量着這一支東歸押送的軍隊,麴文泰眼中閃爍着鄙夷之色,低聲對其父麴伯雅道:「父王……」
然而麴文泰剛剛開口,麴伯雅就打斷了他的話:「文泰,如今你我父子二人已是階下囚,連一介草民都不如,豈可如此逾制。」
麴文泰看了看周圍,發現看押他們的唐軍士兵距離稍遠。麴文泰這才安心下來,淡淡笑道:「父王,您真以為大唐可以做穩這西域嗎?」
麴伯雅道:「又何不能?陳應大敗西突厥統葉護可汗麾下二十萬大軍,放眼西域誰還敢與陳應為敵!」
「兒臣不敢苟同父王之見!」麴文泰笑意更濃:「因為陳應小兒的政策,他必敗無疑,而且會死無葬身之地。」
麴伯雅滿頭霧水:「什麼政策?」
「胡人部落甚多,又皆彪悍,勢力甚大。」麴文泰道:「當初高昌國大亂之餘,先祖承平王趁機崛起。為了籠絡他們而對胡漢的統治手腕頗有區別。法令上,對漢民行以嚴令峻法,對胡人則以安撫為主。漢人多交稅。胡人少交稅甚至不用交稅。想必父王也非常清楚,先祖承平王為何要採取這個政策?」
麴伯雅點點頭道:「這個為父倒是知道,漢民勤於耕種經商,家庭比較富裕,能納的稅多,胡人遊牧,許多家庭連自給自足都不成,能納的稅少。而且漢人定居,耕種經商所產生的財富都有理路可循。田畝放在那裏不會跑,商鋪更是集中在那十幾個市集上,征起稅來比較容易,稅吏只要丈量了田畝,看了店鋪貨物,基本上就能將稅收上來。胡人卻是以放牧為生,且這些人都是粗放散養,今天在此山頭。明天在彼山頭,先祖養的稅吏將高昌的山頭跑遍、將高昌四郡十八縣四十八鎮每家每戶人家每年多生了幾頭羊清點清楚?其實先祖當初何嘗沒有試過讓他們以部落集體徵稅,但且每次向胡人部落徵收稅賦總要惹出事來,征上來的稅不值多少錢卻又要惹出各種麻煩,所以到後來乾脆就少收或者不收,不但不收稅,逢有乾旱大雪還補貼他們呢!」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麴文泰笑道:「正所謂由淺入奢易,由奢入淺難。西域各族已經散漫了數百年,他們也享受了我們麴氏高昌一百四十年的無稅特權,陡然間讓他們交納牛腿稅,他們要是不鬧才是怪事!陳應的大軍在高車不走,他倒可是利用麾下大軍威懾四邊,可是如今陳應繼續西征,他們能不鬧嗎?」
事實上,陳應的西域政策是與高昌國反過來了,以漢人為主,耕地賦稅與中原不同。
大唐採取稅制,事實上兩套法案。既租和庸。唐朝規定丁男(二十一歲為丁男)和十八歲以上的中男,各授田一百畝,其中八十畝為口分田,二十畝為永業田。受田丁男,承擔交納賦稅和服徭役的義務。
每丁每年向國家交納租粟二石;調隨鄉土所出,每年交納絹(或綾、)二丈,綿三兩;不產綿的地方,即納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此外,每丁每年還要服徭役二十日,閏月加二日;如無徭役,則納絹或布替代,每天折合絹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叫作庸。
唐朝百姓的負擔如果折算下來,其實並不算輕。以正常年月計算,一百畝地,至少可以產糧一百五十石左右,繳納兩石,兩石米糧自然不算多,可是唐朝的布卻非常貴,一匹等於四丈,要一千六百至三千錢不等。大約有四丈,如果賣的話,差不多相當於三十多石糧。
可是古代的農民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大,旱、澇基本都是顆粒無收,還有病、蟲災,所以平均下來也相當於年收入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但是西域的地,陳應可沒有規定每丁一百畝,而是劃片制。既一大塊區域,誰開墾是誰的,官府給你造地契。頭年免稅,次年半稅,第三年全稅。
然而,對於西域各族牧民,則沒有這個待遇。你有多少羊,多少牛、多少馬、部落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