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之智人 第二章 骨骼肌構造
其實在手術開始的伊始,人造肌肉纖維打印機和人造肌肉纖維編織機就已經在一旁進行肌肉重建工作,這是林德和托尼為其實在手術開始的伊始,人造肌肉纖維打印機和人造肌肉纖維編織機就已經在一旁進行肌肉重建工作,這是林德和托尼為這次手術制定的方案中最特別的一點。通常情況下,人造肌肉纖維只是會被運用到局部的肌肉損傷修復中,而在臨床上構建整個肌肉結構是自這一套醫療系統上線20多年來從未有過的。這倒不是因為法令或者系統的底層原則設置,而是當整套骨骼肌結構完成之後幾乎是沒有用途的,因為肌肉需要毛細血管、神經系統的完全結合才能工作起來,而且還需要有一套非常複雜的肌肉-骨骼鏈接系統,所以通常情況下,肌肉修複方案是提取患者的幹細胞dna和rna,然後嫁接到細菌的rna上,並獲進行定位培養,從而獲得和患處幾乎一致的肌肉神經組件,將這一組件接合到患處。而今天的情況過於緊急,根本等不急細菌的複製,而且創傷面積太大,也無從進行接合手術。
所以要進入到第四步之前,人造肌肉纖維編織機必須完成所有的肌肉構建的編織、組合工作。讓人慶幸的是,一切都配合得那麼好,當托尼喊出「yes!」的同時,肌肉構建剛好全部完成。
德林睜開眼,和托尼對視了一下,並苦笑了一下。托尼也躺到他的工作躺椅上,閉上眼。他們倆必須在1小時以內,把密佈在肌肉纖維之間的神經和毛細血管全部重建。這已經無法通過人工設定來完成了。他倆在手術之前早就知道自己的能力,一定是不可能完成這一項任務的,於是無奈地把這部分工作直接授權給系統完成。
說起來,方案也是幾近瘋狂。他們在患者身體上,提取出幹細胞,然後通過對於dna的掃描,虛擬出患者人體的毛細血管分佈和末梢神經分佈。把這個分佈數據輸入系統,讓系統根據這些分佈,用人造組織在骨骼肌中重新塑造。而德林和托尼需要做的是,也是整個系統必須要求醫生在手術中最低的要求,就是每條指令的確認,就像德林在前三個步驟中做的一樣。只是這次需要確認的指令多到令人髮指,這真的是他倆在制定手術方案時忽略的。
這個系統的限制讓他們一時不知所措,因為這部分工作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否則,暴露在空氣中的人造肌肉纖維會幹裂開並失去彈性。雖然明知道這樣的確認無法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但他倆實在不能再等了,所以就硬着頭皮進入程序。兩人都躺到座椅上,閉上眼睛,一刻不能耽誤地開始確認每一條指令。而且為了能夠確保準確,德林還是會提前50條指令,而托尼則只能一條一條地確認指令。
一旦兩個人都進入程序,似乎所有的控制都只能跟着系統的進程開展。然而當時間大概過了十分鐘左右的時候,德林幾乎要崩潰了,他為了搶時間,飛快的確認着信息,這個速度已經逼近人類智慧的極限。所以,汗水已經濕透了他的整個前額,並沿着太陽穴向後流到後背。而於此同時,托尼還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嚴謹地確認着每一條指令的正確性。只是,他並沒有按照系統給他安排的指令確認順序來確認,而是手動地尋找含有相同偏移量的數據進行批量確認,雖然這樣的工作進度非常緩慢,但好在德林並沒有讓設備閒着。老實說,德林的確認速度雖然逼近人類極限,但是對於設備來說還不到設計速度的1。
又過了十分鐘,德林原先緊閉的眉頭漸漸展開,嘴角也微微向上翹起。而托尼的雙眉則比十分鐘前更加緊鎖。於此同時,設備的移動速度比之前快了將近5倍,但是這樣的速度並不穩定,時而飛快,時而遲緩。
托尼現在不需要再找那些具有相同偏移量參數的指令了,因為系統已經能夠自動歸類,並且自動批量發送給德林來確認。而托尼又在手動尋找可以描述為參數等量變化的指令。這一次,系統適應更快,才過了5分鐘,可以以這種方式的歸類的指令都被搜索出來了,並按照參數的變量不同,分成了300多批,一次性發送給德林確認。當然對於德林來說,這樣數量級的確認是得心應手的。於是不斷地,托尼尋找新的批次歸類方式,德林心有靈犀地做着批量確認的工作,時間也毫不留情地又過了20分鐘,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到十分鐘了,所有托尼能找的歸類方法都用上了,系統也把類似的歸類方法所能對應的指令都集中在一起發送給了德林。
然